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母乳性黄疸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疾病 > 新生儿科 > 母乳性黄疸 > 治疗
母乳性黄疸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当血清总胆红素(TSB)<257umol/L(15mg/d)时,可继续母乳喂养,适当增加母乳喂养频率。

当血清总胆红素(TSB)>257umol/L(15mg/d)时,应暂停母乳喂养3-5天,改人工喂养。

2、药物治疗

患儿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

3、其他治疗

当血清总胆红素>342umol/L(20mg/d)时,可给予光疗。通过使用光疗灯、光疗箱等设备照射皮肤,可使患儿皮肤黄疸消退。

相关解析

母乳性黄疸反复,建议暂停母乳喂养几天。然后复查胆红素,了解黄疸的情况。母乳性黄疸轻微的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如果是比较严重的就要停止母乳喂养,而且必要时还需要及时进行蓝光照射治疗,主要是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另外还需要注意观察皮肤黄染的情况,定期复查经皮测胆红素或血清胆红素。平时还需要加强护理,降低发生疾病。

观看语音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母乳喂养后出现的黄疸,叫做母乳性黄疸,通常持续3至4周,并在第二个月逐渐消失,少数患者可以延长到10周后自然退却,一般情况下无溶血或贫血的表现。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发生率也在逐年的增高,已成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也应引起重视。

一、母乳性黄疸怎么治疗

1、当明确母乳性黄疸时,不建议停止母乳,可以少量进餐,同时服用抗黄中药促进胆红素的排泄,促进尿液排泄。

2、如果患者胆红素的水平超过15mg/dl时,需要暂停母乳喂养并观察。

3、当患者胆红素达到20mg/dl时,可以给予光疗,必要时可用白蛋白或血浆治疗。

4、平时要注意保暖,同时饮食上要增加营养,预防感染等疾病,以免加重黄疸。

5、严重的患者可考虑给予肝脏和酶诱导剂和其他药物。

二、母乳性黄疸的病因

1、晚发病的母乳性黄疸被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中肠肝循环的增加有关。

2、主要与母乳喂养不当和摄入不足有关。

3、通常认为新生儿小肠中的葡糖醛酸糖苷酶含量很大并且活性高,酶分解成未结合的胆红素,吸收增加,即发生母乳性黄疸。

观看文章
疾病专区 更多»
胎儿疾病

仅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胎儿疾病是指胎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系列疾病。这种概念在临床上没有任何意义,没有单独列为一种医学用词的价值。胎儿是非常脆弱的,在这...

母婴传播疾病

在医学上并没有母婴传播疾病这种概念,因为这种疾病包含范围非常广,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疾病,传播的可能性并不确定。因此,只能说某种疾病可能由母婴方式传播,...

溶血

溶血的概念不可以从字面上理解。溶血是一种特殊的生理变化,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溢出的过程。这种变化可以在生物体内产生,也可在生物体外产生。当这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