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您的位置: 首页 > 疾病症状 > 疾病专区
大便

大便

大便是人体最主要的代谢产物,其中含有大量的食物残渣、代谢产生的废物以及多种毒素物质。正常情况下,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排出的大便质量应该在200~300克左右。如果排便量过多、质地较软,考虑有腹泻的可能性,是肠道功能减弱的表现。若排便量过少,粪便过于干结,考虑存在大便干燥、消化不良的可能性。 大便是人体多种内脏器官代谢废物的集合体,因此其中包含有多种信息。对其进行详细检测化验,并与正常情况下人体排出的粪便做出对比,可精确判断即时出现的病理性反应。

颜色气味异常
  • 便血

    便血,是指排出的粪便混有血液,或便前、便后带血。便血颜色可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便血的原因有很多,常见原因包括下消化道疾病、上消化道疾病以及全身疾病。便血的患者除了便中带血以外,还可能会伴有腹痛、恶心、乏力、心悸等症状。

  • 黑便

    黑便,即柏油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症状。上消化道出血时,血液通过肠道,经肠道菌群作用,血红蛋白中的铁转化为硫化铁,硫化铁刺激肠黏膜分泌黏液,使排出的黑便表面发亮呈柏油样。血液在肠道停留的时间越长,颜色越黑;时间越短,颜色越红。

  • 果酱样大便

    果酱样大便一般指大便颜色发红,较为黏稠。出现此类情况时,表明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临床较为典型的疾病为阿米巴痢疾。但一般而言,临床中阿米巴痢疾较少,另有原因导致大便发红。出现大便发红、发黏时,首先应进行大便常规化验,检查大便中是否存在红细胞,以进一步判断是否出现消化道出血。

  • 柏油便

    又称为黑便,是指表面附有黏液而黑色发亮的粪便。柏油便一般提示有小肠上段出血或者上消化道出血。引起柏油便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溃疡性疾病,如胃溃疡、食管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小肠溃疡等。二、炎症,急性胃黏膜病变、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炎以及慢性胃炎等。三、肿瘤,如胃癌、食管癌、白血病、贲门癌、胃息肉、十二指肠癌等。四、食物以及药物的服用,如铁剂、铋剂、动物内脏等。五、其他原因也可导致柏油便,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食管黏膜撕脱、食管被化学制剂腐蚀等。

形状状态异常
  • 大便粘腻

    大便粘腻即中医所说的“便溏”,是指大便稀溏,即粪便稀薄而不成形的表现。该症状多因脾气亏虚或者湿热浊邪困阻于中焦,导致脾胃失去了正常的运化功能,体内水湿泛滥所致。大便粘腻不爽多为饮食不节、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先天痰湿性体质,情志不畅,以及外感湿热之邪等原因所致。

  • 黏液便

    正常粪便的中有含有少量粘液,但和粪便混合均匀很难被察觉到,但是若有肉眼可见的,十分明显的粘液,提示出现病变。在急性细菌性痢疾中会出现黏液便,也可在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肠炎以及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中出现。其他胃肠道感染性疾病也会出现黏液便,如小儿腹泻、婴幼儿腹泻、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溃疡性结肠炎、感染性胃肠炎以及结直肠癌等。

  • 粪便嵌塞

    粪便嵌塞是指直肠黏膜受损,进食过少,体内水分被过度吸收、缺乏纤维素,粪便干结,嵌塞在直肠引起排便困难,或者排不出。病因与饮食习惯、排便习惯等有关。多见于老人,或者手术后等长期卧床的患者。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缺乏便意,排便量减少,排便有下坠感,腹部胀痛,直肠指检会有泥样便。

  • 粪便量多

    粪便量多是由于生理原因和病理原因造成的。生理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进食过多,暴饮暴食。病理因素主要是指肠胃炎、肠胃功能紊乱、消化吸收功能改变导致粪便量多,除此之外患者还会出现腹痛、腹泻、腹胀、溃疡、贫血以及营养不良等临床表现,当病情严重时还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胃溃疡和消化道溃疡等。

排便异常
  • 便秘

    便秘是指排便频率减少,粪便量少且干结。便秘患者除大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粪便干结外,有时还会伴有便血、肛门疼痛、腹泻等症状。便秘的病因包括功能性和器质性两方面,其中功能性原因多与不良排便习惯、不良饮食习惯及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器质性原因主要是指能引起便秘的一些原发病。

  • 腹泻

    腹泻,是指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发生变化。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3次/日),或粪便量增加(>200g/d),或粪便稀薄(含水量>85%)。临床上依据病程、发病的缓急和严重程度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引起腹泻的原因较多,不仅肠道本身的疾病可引起,肠外的乃至全身性疾病、损伤等都可引起腹泻。

  • 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即肛门失禁,是指粪便及气体不能随意控制,不自主地流出肛门外,为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该病的发病原因为先天畸形、外伤、肛肠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临床症状为不能自主控制排泄粪便和气体,导致会阴部经常潮湿,粪便污染衣裤。粪便可以随时自行流出;咳嗽、走路、下蹲及睡眠时,常有粪便、黏液从肛门外流。

  • 排便感

    是指由于消化功能的发生改变或者是肠道发生炎症导致机体相关功能发生的变化,一天内多次产生排便的感觉,这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比较不好的影响。怀孕后期或者是分娩过程中,产妇也经常会有排便感。常见的病因有:一细菌感染,例如阿米巴痢疾;二肠道发生炎症,如结肠炎等;三生活饮食不规律,机体免疫力下降所导致的各种病菌感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常见疾病
  • 肠炎

    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炎症反应,主要是受到肠道细菌、病毒感染,或受到放射线损害、饮食刺激、药物刺激等引起的。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稀水便或黏液脓血便等,严重时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有可能威胁生命。

  • 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指上腹部的胃部及十二指肠出现的一种或一组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不适,包括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它是多种疾病形成的症候群,按具体病因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 痢疾

    痢疾是中医的学名,在西医上指的是细菌性痢疾,又叫志贺菌病,是一种肠道的传染病,以发热、反复腹痛、腹泻、脓血便为主要临床症状,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和青壮年,一般在夏、秋季节比较常见,在医疗卫生条件比较差的地区比较常见,可通过消化道传播,通常在1-2周内治愈。

  • 痔疮便血

    痔疮便血是痔疮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便血多发生于痔疮患者排便时。痔疮便血多发于青壮年,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诱发或加重便血。患者经痔疮治疗后可缓解便血症状,但应积极改变排便习惯和饮食习惯,防止复发。

视频解答 更多»
语音解答 更多»
专家专栏 更多»
  • 刘小伟
    刘小伟 主任医师

    消化科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擅长:自身免疫相关性消化系统疾病及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术,以及消化道早癌诊断和内镜下切除术、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内镜下治疗术、治疗性ERCP术、消化道狭窄内镜下治疗术等。

  • 李芳芳
    李芳芳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擅长:消化道常见疾病及疑难杂症,消化道出血等急危重症的诊治,急慢性肝炎及终末期肝病的治疗。

  • 廖山婴
    廖山婴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广东省人民医院

    擅长:掌握相关消化科疾病的诊治及胃肠内窥镜诊断技术,对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等的诊治有较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