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起病可急可缓,多同时累及两侧肢端,以双足更为多见。其症状主要有5大特点:肢端的烧灼样疼痛、疼痛遇热加重、疼痛遇冷缓解、受累皮肤红斑、受累皮肤温度升高。
典型症状
1、发病季节性
夏季发病,冬季缓解,病情进展缓慢。
2、红肿热痛
表现双侧肢端对称出现皮肤阵发性皮温升高,皮肤潮红、肿胀和剧烈疼痛。疼痛为阵发性烧灼痛,以夜间明显,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数日。疼痛以双足最为常见。温热、活动、肢端下垂或长时间站立可引起或加剧疼痛发作。冷水浸足、休息或抬高患肢,疼痛可减轻和缓解。
3、溃疡或坏疽
严重患者可因营养障碍而出现溃疡或坏疽。病变区可有感觉过敏,一般无其他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
4、下肢动脉搏动异常
发作期体检可见患处皮肤血管扩张、潮红,压之红色可暂时消失,温度升高,轻度肿胀和多汗,足背动脉与胫后动脉搏动略增强。
5、其他
反复发作者可见皮肤与指甲变厚。
伴随症状
一些研究显示,红斑性肢痛症患者发生抑郁和焦虑的风险高,睡眠障碍也有所增加。病情发展
1、早期可以出现皮温升高,皮肤潮红、肿胀和剧烈疼痛。
2、进一步发展患者可因营养障碍而出现溃疡或坏疽,肢端可有客观感觉减退。
3、病情严重者甚至可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并发症
1、皮肤破溃
患处常破溃, 长时间冷水浸泡可加重感染, 引发溃疡、坏疽甚至截肢。
2、营养障碍
少数患者晚期出现营养障碍,肢端皮肤与甲床变厚破溃,肌肉萎缩、感觉异常。
3、原发病表现
偶见皮肤坏疽继发性红斑肢痛症,多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的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