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皮损开始为淡红色扁平丘疹,然后离心性向外扩大),诊断一般不难。必要时可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还需除外体癣、环形荨麻疹、环状肉芽肿、麻风等疾病。
鉴别诊断
1、主要鉴别的疾病
(1)体癣环状红斑,边缘由丘疹、水疱组成,有少量鳞屑,直接镜检可见菌丝。
(2)环形荨麻疹皮损为风团,24小时内可消退,消退后无痕迹,反复发生,伴明显瘙痒。
(3)环状肉芽肿皮损为正常皮色或淡红色,坚实的丘疹或小结节,互相融合或排列成环状,好发于手足背,无自觉症状。组织病理可见组织细胞排列呈栅栏状,其中心有颗粒状、轻度嗜碱性黏蛋白的典型改变。
(4)麻风麻风特别是结核型、中间界限类,皮疹有时可呈环状、浸润性斑疹或斑块,但应同时具有周围神经粗大和浅感觉障碍,皮损组织中可找到麻风杆菌,组织病理具有特征性表现。
(5)匐形疹又称幼虫移行症,是指动物线虫或钩虫的幼虫在人的皮肤钻洞移行所造成的弯曲、盘绕、线状损害。幼虫侵入皮肤数小时后引起局部瘙痒和丘疹性皮疹,之后随着幼虫移行出现了红斑样匐形性损害。
2、次要鉴别的疾病
(1)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皮损分丘疹鳞屑型和环形红斑型二型。而本病需与其鉴别,抗核抗体及抗Ro/La抗体阳性,IgG和丙种球蛋白可增高,特征性组织病理可与离心性环状红斑鉴别。
(2)慢性游走性红斑又称Lyme disease,因蜱咬后在叮咬部位初发为红斑或丘疹,后渐扩大,中心皮损消退,呈数十厘米的圆形或弧形红斑,局部淋巴结可出现肿大。好发于下肢,伴关节痛、发热。患者血清中可查到抗布氏疏螺旋体抗体。
(3)玫瑰糠疹有母斑和子斑,皮疹为椭圆形红斑,皮疹长轴与皮纹平行排列。本病有自限性,约4~8周后,常可自然消退。
(4)梅毒二期梅毒的皮疹是多形性的,有时可见到患者皮肤出现边界清楚的环状红斑,中心红斑上可有少量鳞屑,直径数厘米至数十厘米,无自觉症状,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
有学者将该病分为浅表型和深在型两型。
1、浅表型在红斑消退或移行后留有鳞屑,并有痒感。
2、深在型浸润显著,无鳞屑,也无明显的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