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医生会询问一些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周边居住环境、职业、既往过敏史等,再结合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并参考一系列检查结果如透明胶带黏取检查、显微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即可明确诊断。还会注意与刺毛虫皮炎、蜂蜇伤、松毛虫皮炎、丘疹性荨麻疹等疾病进行鉴别。
鉴别诊断
1、刺毛虫皮炎
接触刺毛虫的毒毛,有在树荫下纳凉或接触树上的刺毛虫及虫茧的病史;好发于面、手、颈、前臂等露出部位;于刺伤部位的中心出现米粒大丘疹或黄豆大荨麻疹的皮疹,周围有水肿性红斑;开始时感刺痒、灼痛,稍久即感外痒内痛。本病与桑毛虫皮炎非常相似,不易区分,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毒毛类型结合毒虫的接触史进行鉴别。
2、蜂蜇伤
蜂蜇人后会引起皮肤局部,甚至全身症状,皮肤被刺伤后立即会感到灼痛和刺痛,不久局部红肿发生风团或者丘疹。如果多处被蜇伤,可产生大面积的肿胀,如眼周围被蜇使眼睑高度浮肿。严重者可以发生畏寒、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特别是被大黄蜂刺伤后,可引起抽搐、昏迷、虚脱、肺水肿、血压下降、心肺及呼吸麻痹等全身症状,严重过敏者可出现死亡。本病与桑毛虫皮炎较易区分,一般会有尾针遗留在皮损处,且疼痛较为剧烈,以此可鉴别。
3、松毛虫皮炎
松毛虫为寄生在松树上的一种毒虫,因幼虫体上被覆大量毒毛,可刺伤皮肤引起皮炎及关节炎等损害。发病者以参加农林业劳动的青壮年为主,表现为皮炎和关节炎。在皮肤暴露部位,接触毒毛后,皮肤上发生黄豆大小的淡红色至深红色的斑疹、丘疹和风团,亦可发生丘疱疹及水疤。本病与桑毛虫皮炎非常相似,不易区分,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毒毛类型,结合毒虫的接触史进行鉴别。
4、丘疹性荨麻疹
皮损多发于躯干、四肢伸侧,群集或散在,为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略带纺锤形的红色风团样损害,有的可有伪足,顶端常有小水疱,有的发生后不久便成为半球形隆起的紧张性大水疱,周围无红晕。皮疹经1~2周消退,留下暂时性的色素沉着,一般是蚊虫叮咬后导致,皮损处可有咬痕,但无毒毛。
根据皮损类型分类可以分为:
1、斑丘疹型
为粟粒到绿豆大小的丘疹,淡红色或鲜红色,呈水肿性,中心有黑色或深红色针尖大小的瘀点。
2、丘疱疹型
粟粒大丘疹位于水肿性红斑上,抓破有糜烂面,结密痂。
3、风团型
少见,通常为1~2cm,数不多。毒毛常常附着于内衣而引起泛发性皮疹,搔抓后可使毒毛陷入皮肤,痒痛难忍。有时毒毛侵入眼内,可引起结膜炎或角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