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微生物,无细胞壁,是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支原体是泌尿生殖道上的正常寄居微生物,一般不致病,但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黏膜受损时,支原体可大量繁殖而致病。
基本病因
1、病原体
支原体广泛分布在自然界,其中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和生殖支原体等7种与泌尿生殖道感染有关。
2、致病机制
支原体黏附于泌尿生殖道黏膜上皮后从宿主细胞膜获得脂质和胆固醇作为养料,并释放有毒代谢产物,如过氧化氢、NH3和超氧离子,导致宿主细胞损伤。
危险因素
1、性生活习惯
性工作者、性淫乱者、同性恋者,以及淋病和其他性病患者的发病率较高。
2、年龄
有研究表明,解脲支原体感染、人型支原体感染和混合感染在>60岁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中感染率最高,可能与该部分患者普遍免疫力较弱有关。
泌尿生殖系的支原体感染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治疗主要选择是抗生素类的药物,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及四环素类抗生素等。治疗的期间要保持外阴部位的清洁卫生,禁止性生活,避免相互传染。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足疗程的用药。治疗结束后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3到4周后病原学检测阴性判断为治愈。以上所提到的药物需要在当地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观看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