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很多因素都可以引起低钠血症,要根据导致低钠血症的原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纠正低钠血症、对症处理、积极治疗合并症。
对因治疗
1、急性低钠血症的治疗
急性低钠血症是指在48小时内发生的低钠血症,血清钠<110-115mmol/L、并伴有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多应迅速治疗,否则会引发脑水肿,甚至死亡。治疗目标:在短时间内(4-6小时)内将血钠升高近10mmol/L或升高至120-125mmol/L。随后24-48小时或更长的时间,逐渐将血清钠浓度恢复正常。可静脉滴注3%氯化钠溶液,同时注射利尿药(如呋塞米等)以加速游离水的排泄,使血Na+更快得到恢复,并避免容量过多。
2、慢性低钠血症的治疗
应根据症状的有无而采取不同方法。慢性无症状的低钠血症首先应寻找引起低钠血症的病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病因祛除后有些患者低钠血症也随之解除。对病因暂时不能祛除的患者,可采用限制水的摄入和抑制ADH释放,增加溶质摄入或排泄的措施。慢性有症状的低钠血症的治疗措施为补充钠和利尿药,增加自由水的排泄。
3、失钠性低钠血症的治疗
常见于胃肠道和肾脏丢失钠。此种情况同时有水丢失,但钠丢失多于水丢失,故引起失钠性低渗状态而导致血容量不足和末梢循环衰竭。这种情况因水和钠都丢失,因此不会导致脑细胞内外渗透压不平衡,故无神经受损和颅内高压症状。治疗主要是补钠。轻度者只口服盐水或氯化钠片即可,同时饮水,使血容量得到恢复。严重者则静脉补充生理盐水或高浓度盐水。应当注意此类患者不可输葡萄糖水,否则会加重低钠血症。
4、稀释性低钠血症的治疗
本症主要原因是肾脏排泄功能障碍和心、肝、肾功能受损而导致水钠在体内潴留,故治疗措施主要是限制水的摄入和利尿以排除自由水。症状轻者只要适当限制水摄入量。心、肝、肾功能受损的患者稀释性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患者总体钠不减少,往往是过多,其总体水也过多,常有水肿、胸腔积液或腹水,但总体水大于总体钠。这类患者治疗比较困难。纠正低钠血症,给予钠盐可加重水肿;纠正总体水过多,用利尿药则可加重低钠血症,而过分限水患者不易接受。原则上每天摄入水量应少于每天尿量和不显性失水量之和。可适当使用袢利尿药以增加水的排泄,因为袢利尿药可抑制ADH对集合管的作用,使水重吸收减少;但用过多袢利尿药可加重钠的丢失。这类患者除限水外,同时也要限钠摄入量。
5、其他
精神性多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综合征)引起的低钠血症,其治疗主要是严格限制水的摄入和使用袢利尿药(如呋塞米),若限水24-48小时内血钠浓度升高不明显,或不耐受限水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患者,可酌情使用精氨酸加压素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如托伐普坦、利伐普坦、莫扎伐普坦、考尼伐坦等。
一般治疗
慢性低钠血症的患者神经性后遗症与过快地纠正低钠血症有关。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通常可以通过限制纠正慢性低钠血症的速度来避免,即在24小时<10-12mmo/L,在48小时<18mmo/L,是纠正低钠血症的最大限度而不是治疗目标。最佳的纠正目标是每天≤8mmo/L,而且要经常检测血钠浓度和尿排出量。
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