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为母儿血型不一致引起。如母亲与胎儿血型不一致,胎儿血液中的红细胞抗原进入孕母血液循环中时可刺激孕母产生相应的抗体,之后抗体可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与胎儿的红细胞抗原结合,进而引起溶血的发生。若母婴血型不合的胎儿红细胞在分娩时才进入母血,则母亲产生的抗体不使这一胎发病,而可能使下一胎发病(血型与上一胎相同)。
1、ABO溶血
如O型母亲在第一胎妊娠前,已受到自然界A或B血型物质(某些植物、寄生虫、伤寒疫苗、破伤风及白喉类毒素等)的刺激,母体内会存在抗A或抗B抗体(IgG)。因此,可导致第一胎即发病。
2、Rh溶血
(1)Rh血型系统有6种抗原,即D、E、C、c、d、e(d抗原未测出,只是推测),其抗原性强弱依次为D>E>C>c>e,故Rh溶血病中以RhD溶血病最常见,其次为RhE,由于e抗原性最弱,故Rhe溶血病罕见。
(2)传统上红细胞缺乏D抗原称为Rh阴性,而具有D抗原称为Rh阳性,中国人绝大多数为Rh阳性。
(3)即使是抗原性最强的RhD血型不合者,也仅有1/20发病。
(4)如母亲曾输注Rh血型不合的血液、分娩或流产接触Rh血型抗原(此机会可高达50%)或在孕期胎儿Rh+血细胞经胎盘进入母体,母亲体内会产生相应的Rh血性抗体。
(5)Rh溶血病一般不发生在第一胎,但第一胎的胎儿可能会引发母亲初发免疫反应。如母亲再次妊娠(与第一胎Rh血型相同),怀孕期可有少量(低至0.2ml)胎儿血进入母体循环,于几天内便可产生大量IgG抗体(次发免疫反应),该抗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溶血。
(6)既往输过Rh阳性血的Rh阴性母亲,其第一胎可发病。极少数Rh阴性母亲虽未接触过Rh阳性血,但其第一胎也发生Rh溶血病,这可能是由于Rh阴性孕妇的母亲为Rh阳性,其母怀孕时已使孕妇致敏,故其第一胎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