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当临床表现已趋明显时,结合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脉络膜造影等眼科专科检查诊断并不困难。
鉴别诊断
1、老年性玻璃膜疣在本病早期,特别是萎缩性型的早期,当与出现于视力正常的老年性玻璃膜疣鉴别。其主要不同点除视功能外,前者玻璃膜疣大小不一,相当密集,境界比较模糊,玻璃膜疣之间杂有色素斑及脱色斑等色素紊乱。后者玻璃膜疣稀疏,大小相仿,无色素紊乱。
2、脉络膜黑色素病湿性型在色素上皮层下发生血肿时,应与脉络膜黑色素病例鉴别。最可靠的方法是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血肿因背景荧光被遮盖呈大片无荧光区。黑色素病因病体内新生血管渗漏而出现多湖状强荧光斑。
3、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炎湿性型单眼进入突变期,黄斑部有渗出及出血,特别是发病年龄较轻者,还要与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炎鉴别。后者另眼无玻璃膜疣,病眼后部玻璃体中可以见到炎症细胞性混浊。
4、正常的老年改变在萎缩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早期要特别注意与视功能正常的老年人鉴别,正常老年人后极部也可有色素紊乱、中心凹光反射消失及硬性玻璃膜疣,但视功能正常,而且玻璃膜疣稀疏,大小相似。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玻璃膜疣大小不一、相当密集、境界模糊,玻璃膜疣间夹杂着色素紊乱和色素斑。
5、脉络膜黑色素瘤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形成视网膜下血肿,极易被误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最可靠的方法是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下血肿由于出血遮蔽脉络膜背景荧光,因而造影时始终呈现一片境界清晰的低荧光区;而肿瘤由于血管的存在,出现斑驳状的高荧光。
6、中心性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应与该病鉴别,两者均有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但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的患者多为青壮年,单眼发病,病变范围较小,多小于1个视盘直径。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分为两型:1、干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或称萎缩型老年性黄斑变性、非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代谢功能也随之衰退,色素上皮细胞胞浆中消化不全的降解产物逐年增多并堆积于视网膜黄斑区,形成玻璃膜疣。玻璃疣较少时可能不影响视力,然后随时间年龄增长,沉积物增多,看东西时颜色变浅或模糊。晚期,黄斑区细胞变性、萎缩、死亡,患者视野中心可能出现暗点。
2、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或称为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病理特点是脉络膜血管长入视网膜黄斑区,由于新生血管的结构发生渗漏和出血,导致看东西变形,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