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既往有无单纯疱疹病史或接触史,根据患者出现眼部疼痛、畏光、流泪、眼部异物感、视力下降等症状,以及角膜树枝状、地图状溃疡灶,或盘状角膜基质炎等体征,可以初步诊断。角膜上皮刮片可发现多核巨细胞或细胞核内包涵体;角膜病灶离到单纯疱疹病毒;免疫荧光电镜、单克隆抗体组织化学染色发现病毒抗原等可帮助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排除药物毒性角膜病变、严重干眼、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以及青光眼等。
鉴别诊断
1、上皮型角膜炎的鉴别
上皮型角膜炎需要与药物毒性角膜病变、严重干眼、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进行鉴别。末端膨大的树枝状角膜上皮病变是上皮型角膜炎的典型特征,在荧光素染色下尤为明显,有时病变的一端可扩大呈现向地图状发展的倾向,更加可以提示该病。而药物毒性角膜病变、严重干眼、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等均可呈现假树枝样角膜上皮病灶,假树枝末端不膨大,树枝体部纤细,荧光染色多不明显;并且这些疾病往往具有各自特征性的病史,诸如长期眼部用药史、带状疱疹特征性的半侧疱疹和神经痛病史等。
2、基质型角膜炎的鉴别
基质型角膜炎在形态上有时与细菌性、真菌性等其他感染性角膜炎难以区分。基质型角膜炎多有反复发作史,而细菌性、真菌性角膜炎多有外伤史;基质型角膜炎多病史较长,而细菌性、真菌性角膜炎病史相对较短;病原学检查包括角膜刮片细菌、真菌的涂片和培养,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菌丝结构,仍不能明确者可行单纯疱疹病毒PCR(聚合酶链反应)或免疫组化检测。
3、角膜内皮炎的鉴别
该型会引起前部葡萄膜和小梁网的炎症,因此,这些病例会具有前葡萄膜炎的体征或伴有眼压升高,此时要与虹膜睫状体炎以及青光眼鉴别。鉴别点主要是同时存在角膜病变,包括角膜的混浊、水肿和后弹力层皱褶等。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对HSK进行重新分类,根据角膜病变累及部位和病理生理特点分为四类:
1、上皮型角膜炎(角膜水疱型、树枝状角膜炎、地图状角膜炎、边缘性角膜炎)
2、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点状角膜上皮缺损、神经营养性角膜溃疡)
3、基质型角膜炎(坏死性基质型角膜炎、免疫性基质型角膜炎)
4、内皮型角膜炎(盘状角膜内皮炎、弥漫性角膜内皮炎、线状角膜内皮炎)
此种分类方法有助于更好理解HSK不同类型的病变特点,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上皮型角膜炎是由于病毒在上皮细胞内复制增殖、破坏细胞功能引起,因而必须给予有效的抗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