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葡萄膜炎的症状主要取决于炎症的类型、受累部位及严重程度。轻症患者可无明显症状。若炎症波及眼底,可有眼前黑影或暗点、闪光、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等。
典型症状
1、早期病变未波及黄斑时,多无症状或仅有眼前闪光感。
2、当炎症渗出造成玻璃体混浊时则出现眼前黑影飘动,严重者出现雾视。波及黄斑时视力会锐减,并出现中心视野实性暗点。
3、当炎症渗出引起视网膜水肿或视网膜脱离时,视力会出现严重下降并有视野缺损、视物变形等症状。
伴随症状
合并全身性疾病者则有相应的全身症状。如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还可出现脱发、毛发变白、白癜风等改变。
并发症
1、黄斑前膜
黄斑前膜又称视网膜前纤维增生或玻璃纸样黄斑病变,黄斑表面反光增强如同皱褶的玻璃纸样,是炎症影响内界膜的结果。形成原因可能有炎症致玻璃体浓缩牵引视网膜表面;内界膜分离伴玻璃体细胞增殖膜牵引视网膜;胶质细胞通过内界膜到视网膜表面。
2、黄斑部及视盘水肿
多见于后葡萄膜炎或全葡萄膜炎,特别病变靠近视盘和后极者。视盘轻度水肿充血,边界不清。有时视盘水肿和黄斑水肿是Vogt-小柳原田病的早期体征。发生机制可能是在视盘处无内界膜,易受炎症影响;黄斑部的Henle纤维容易贮积液体。黄斑水肿呈放射状或弥散的强反光,也可出现囊样黄斑水肿,并可发展成黄斑裂孔。黄斑水肿多见于Behcet病和中间葡萄膜炎。囊样黄斑水肿表现为黄斑视网膜增厚,囊样黄斑水肿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时显示出花瓣样的液体积留。
3、视神经炎
葡萄膜炎可使视盘有反应性充血水肿,当急性炎症波及视盘,充血水肿更明显,特别是Vogt-小柳原田病可发生视神经炎;Behcet病视盘血管可发生闭塞性血管炎,缺血以致视神经萎缩;其他如弓形体病、结节病、梅毒、巨细胞视网膜炎、交感性眼炎等都可影响视神经。
4、视网膜血管炎
视网膜血管炎是后葡萄膜炎的一个常见表现,可表现为视网膜毛细血管炎、视网膜静脉炎或视网膜动脉炎,也可两种或三种血管炎同时存在。
5、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该病主是由于炎症破坏了视网膜外层屏障,使来自脉络膜的新生血管进入视网膜下所致。好发于黄斑部,呈灰色局限性隆起。非活动性新生血管很少引起自觉症状,一旦发生渗出和出血有可能导致视网膜局限性浆液性或出血性脱离,患者突感视力减退,视物变形或出现中心暗点,反复发作后视力受损严重。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是发现和定位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的重要方法。新生血管膜见于弓形体病、Behcet病、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拟眼组织胞浆菌病及匐行性脉络膜炎。
6、视网膜脱离
可出现以下三种形式的视网膜脱离。
(1)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严重葡萄膜炎时RPE受损,外屏障遭破坏,液体由脉络膜向视网膜下漏出引起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见于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交感性眼炎。
(2)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炎症形成索条牵引引起视网膜脱离。
(3)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由于炎症往往在萎缩病灶的边缘或在视网膜坏死变薄区出现裂孔而致脱离,如急性视网膜坏死。
7、视网膜劈裂
少数情况下可发生视网膜劈裂,内层平滑隆起,OCT有助于诊断。
8、脉络膜脱离
正常情况下眼压、毛细血管内压和渗透压三者处于动态平衡,当它们失调时,液体自毛细血管进入组织间隙,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结合疏松,眼部炎症合并低眼压时,大量液体自脉络膜毛细血管进入脉络膜上腔形成棕黑色的脉络膜脱离,可伴有视网膜脱离。见于巩膜炎、Vogt-小柳原田病、交感性眼炎和中间葡萄膜炎等,也发生在内眼手术时。
9、玻璃体萎缩
玻璃体胶原纤维变性聚集成条索,其中的透明质酸解聚,玻璃体体积缩小形成胶冻样混浊,随眼球运动而颤动。玻璃体萎缩如与视网膜粘连可引起视网膜脱离。严重葡萄膜炎晚期可引起玻璃体萎缩或液化。
10、眼球萎缩
是葡萄膜炎的严重后果。睫状体附近渗出物机化形成纤维膜(睫状膜)牵引视网膜脱离。睫状体本身由于炎症形成瘢痕使房水分泌减少,最后眼球缩小,眼压低下,视力完全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