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通常根据患者面色萎黄、形体消瘦、食欲不振、腹胀、大便不调等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有食欲不振等症状的厌食、积滞等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病史
可有喂养不当或病后饮食失调及长期消瘦史。
2、临床表现
(1)形体消瘦,体重比正常同年龄儿童平均值低15%以上,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严重者干枯羸瘦,体重可比正常平均值低40%以上。
(2)饮食异常、大便干稀不调,或脘腹胀满等明显脾胃功能失调症状。
(3)兼有精神萎靡不振,或好发脾气、烦躁易怒,或喜揉眉擦眼,或吮指磨牙等症。
3、检查
胃电图、便常规、血常规、胃蛋白酶原检测等,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1、厌食与脾疳
厌食、脾疳均属于小儿常见脾胃病证,都是由于喂养不当,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所致。厌食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但患儿并无明显消瘦,且精神状态良好;脾疳主要表现为面黄肌瘦、能食善饥、心下痞硬胀满等,或伴有疲倦乏力、烦躁不安等症状。
2、积滞与脾疳
两者密切相关,若积滞积久不消,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影响水谷精微吸收,导致形体消瘦,可转化成脾疳。积滞病情比脾疳轻,以实证为主,临床以不思乳食、泛吐酸水、呕吐腐臭食物、大便酸臭、脘腹胀满为主要特征;脾疳以形体消瘦、能食善饥等为主要表现。
1、轻症
主要表现为形体略见消瘦,能食易饥,腹胀,大便时干时稀,伴有面色萎黄,睡眠不宁,精神欠佳,喜俯卧,舌质略淡,苔薄微腻,脉细有力,指纹淡。
2、重症
主要表现为形体明显消瘦,食欲减退,腹胀,甚则青筋暴露,大便干结或稀溏臭秽,伴有面色萎黄,毛发稀黄结穗,神情疲惫,肢体乏力,或嗜食异物,舌淡苔腻,脉沉细而滑,指纹紫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