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通常根据小儿头项硬、口硬、手硬、足硬和肌肉硬等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有硬肿症状的硬肿病,以及有水肿症状的新生儿水肿等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病史
常发生在寒冷季节,婴儿出生后1周左右;多见于早产儿及体弱儿;有明显受冻史或伴有感染病史。
2、临床表现
患儿局部皮肤和皮下脂肪僵硬发凉,伴有水肿,不能用手捏起。体温不升,反应低下,不吃、不哭,气息微弱;严重者面颊、胸腹或全身肌肤僵硬,关节强直,口唇及指端青紫,或伴有肺炎、肺出血、败血症。
鉴别诊断
1、新生儿水肿
二者都有水肿等表现。新生儿水肿常因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营养不良症或新生儿溶血症等引起,症状出现较早,多在出生后数小时或1-2日内发生,水肿波及范围较大,手、足、背、眼睑、头皮、阴囊等处均可发生,且伴有相应疾病的特有症状和体征;五硬出现的水肿,多局限在患处,一般不波及眼睑、阴囊、手足心等处。
2、硬肿病
本病一般发于成年人。主要表现为皮损常先发于后颈或肩部,迅速向面部、胸背、上臂等处发展,呈进行性对称性弥漫性皮肤变硬,而无萎缩、发炎及毛发脱落等现象,局部感觉正常。大多可自然痊愈。
1、阳气虚衰
主要表现为病儿体质虚弱,全身冰冷,僵卧少动,昏昏多睡,气息微弱,哭声低怯无力,局部皮肤发硬而肿,范围波及全身,局部皮肤暗红或苍白;舌质淡,指纹淡红或隐伏不现。
2、寒凝血涩
主要表现为全身不温,四肢发凉,皮肤僵硬,多见于面颊、臀、小腿等脂肪较多、血液运行较差的部位,颜色暗红、青紫,或红肿如冻伤、面色晦暗;唇色暗红,指纹沉滞不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