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医生会根据血证的病因病机及损伤脏腑的不同,结合证候虚实及病情轻重而辨证论治。并充分给予止血。
药物治疗
1、鼻衄
(1)热邪犯肺证治法: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方药:桑菊饮加减,常用中药有桑叶、菊花、薄荷、芦根、丹皮、茅根、旱莲草等。
(2)胃热炽盛证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方药:玉女煎加减,常用中药有石膏、知母、地黄、麦冬、牛膝、白茅根等。
(3)肝火上炎证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中药有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生地、 当归、甘草、白茅根等。
(4)气血亏虚证治法:补气摄血。方药:归脾汤加减,常用中药有党参、茯苓、白术、远志、龙眼肉、木香、阿胶等。
2、齿衄
(1)胃火炽盛证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方药: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加减,常用中药有生地、丹皮、水牛角、大黄、黄连、当归等。
(2)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方药: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加减,常用中药有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等。
3、咳血
(1)燥热伤肺证治法: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方药:桑杏汤加减,常用中药有桑叶、栀子、淡豆豉、沙参、梨皮、贝母、杏仁等。
(2)肝火犯肺证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方药: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常用中药有青黛、黄芩、桑白皮、地骨皮、海蛤壳、旱莲草、白茅根等。
(3)阴虚肺热证治法:滋阴润肺,宁络止血。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常用中药有百合、麦冬、玄参、生地、熟地、当归、白芍、贝母、白茅根等。
4、吐血
(1)胃热壅盛证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方药: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常用中药有黄芩、黄连、大黄、丹皮、栀子、侧柏叶、白茅根、棕榈皮等。
(2)肝血犯胃证治法:泻肝清胃,凉血止血。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中药有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等。
(3)气虚血溢证治法:健脾益气摄血。方药:归脾汤加减,常用中药有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炮姜炭、白及等。
5、便血
(1)肠道湿热证治法:清化湿热,凉血止血。方药:地榆散合槐角丸加减,常用中药有地榆、茜草、槐角、栀子、黄芩、黄连、茯苓等。
(2)气虚不摄证治法:益气摄血。方药:归脾汤加减,常用中药有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等。
(3)脾胃虚寒证治法:健脾温中,养血止血。方药:黄土汤加减,常用中药有灶心土、炮姜、白术、附子、甘草、地黄、阿胶、黄芩等。
6、尿血
(1)下焦湿热证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方药:小蓟子饮加减,常用中药有小蓟、生地、藕节、蒲黄、栀子、木通、竹叶等。
(2)肾虚火旺证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常用中药有地黄、淮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知母、黄柏等。
(3)脾不统血证治法:补中健脾,益气摄血。方药:归脾汤加减,常用中药有党参、茯苓、白术、黄芪、酸枣仁、远志、熟地、阿胶等。
(4)肾气不固证治法: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方药:无比山药丸加减,常用中药有熟地、山药、山茱萸、怀牛膝、肉苁蓉、杜仲、巴戟天、茯苓、泽泻等。
7、紫斑
(1)血热妄行证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药:十灰散加减,常用中药有大蓟、小蓟、白茅根、棕榈皮、丹皮、栀子、大黄等。
(2)阴虚火旺证治法:滋阴降火,宁络止血。方药:茜根散加减,常用中药有茜草根、黄芩、侧柏叶、生地、阿胶等。
(3)气不摄血证治法:补气摄血。方药:归脾汤加减,常用中药有党参、茯苓、白术、远志、龙眼肉、棕榈炭、地榆、蒲黄等。
其他治疗
可采用针灸治疗方式。
1、鼻衄
(1)热邪犯肺证:选用孔最、合谷、迎香、上星、大椎、少商等穴。兼他症者,辨证配穴。
(2)胃热炽盛证:选用孔最、合谷、迎香、上星、内庭等穴。兼他症者,辨证配穴。
(3)肝火上炎证:选用孔最、合谷、迎香、上星、行间等穴。兼他症者,辨证配穴。
(4)气血亏虚证:选用孔最、合谷、迎香、上星、足三里等穴。兼他症者,辨证配穴。
2、齿衄
(1)胃火炽盛证:选用孔最、合谷、迎香、上星、内庭、中脘等穴。兼他症者,辨证配穴。
(2)阴虚火旺证:选用孔最、合谷、迎香、上星、三阴交、太溪等穴。兼他症者,辨证配穴。
3、咳血
(1)燥热伤肺证:选用列缺、尺泽、肺俞、鱼际、孔最、少商、大椎等穴。兼他症者,辨证配穴。
(2)肝火犯肺证:选用列缺、尺泽、肺俞、鱼际、孔最、行间、太溪等穴。兼他症者,辨证配穴。
(3)阴虚肺热证:选用列缺、尺泽、肺俞、鱼际、孔最、三阴交、太溪等穴。兼他症者,辨证配穴。
4、吐血
(1)胃热壅盛证:选用足三里、公孙、膈俞、内关、内庭、中脘等穴。兼他症者,辨证配穴。
(2)肝血犯胃证:选用足三里、公孙、膈俞、内关、行间、侠溪等穴。兼他症者,辨证配穴。
(3)气虚血溢证:选用足三里、公孙、膈俞、内关、关元、气海等穴。兼他症者,辨证配穴。
5、便血
(1)肠道湿热证:选用长强、承山、大肠俞、脾俞、次髎、太白、阴陵泉等穴。兼他症者,辨证配穴。
(2)气虚不摄证:选用长强、承山、大肠俞、脾俞、次髎、肺俞、足三里等穴。兼他症者,辨证配穴。
(3)脾胃虚寒证:选用长强、承山、大肠俞、脾俞、次髎、百会、命门、关元等穴。兼他症者,辨证配穴。
6、尿血
(1)下焦湿热证:选用肾俞、膀胱俞、血海、阴陵泉、三阴交、中极、行间等穴。兼他症者,辨证配穴。
(2)肾虚火旺证:选用肾俞、膀胱俞、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大陵、神门等穴。兼他症者,辨证配穴。
(3)脾不统血证:选用肾俞、膀胱俞、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关元、足三里等穴。兼他症者,辨证配穴。
(4)肾气不固证:选用肾俞、膀胱俞、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命门等穴。兼他症者,辨证配穴。
7、紫斑
(1)血热妄行证:选用筑宾、飞扬、血海、足三里、曲池、行间、太冲等穴。兼他症者,辨证配穴。
(2)阴虚火旺证:选用筑宾、飞扬、血海、足三里、曲池、三阴交、太溪等穴。兼他症者,辨证配穴。
(3)气不摄血证:选用筑宾、飞扬、血海、足三里、曲池、中脘、关元等穴。兼他症者,辨证配穴。
血热出血症是不适宜用收敛止血的,应该凉血止血才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血热出血大多是情志不畅化火或是热邪热血营血导致的血热出血和热邪为主要特征出血的表现。主要症状是肺络受伤可以引起咳血,胃热受伤可以引起吐血,膀胱受热邪损伤尿血。女性月经提前,出血量多,色鲜红等症状。
观看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