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灼口综合征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疾病 > 口腔科 > 灼口综合征 > 病因
灼口综合征的病因

灼口综合征发病因素复杂,目前尚未统一观点。目前多认为可能与神经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局部刺激因素、系统性因素等有关。

基本病因

1、局部因素

(1)局部不良刺激①牙结石、残根及残冠:这些存在锐利的边缘,可能会对口腔黏膜产生刺激。②不良修复体:口腔修复体(如义齿、烤瓷冠或全瓷冠等)的选型、选材不合适的话,修复体的边缘可能会对口腔黏膜产生刺激。③术后瘢痕刺激:口腔内因颌面外科肿瘤或非肿瘤疾病行外科手术后遗留的术后瘢痕,也会对口腔黏膜产生刺激,可能与灼口综合征相关。④口腔不良习惯:如咬颊、咬唇、吮唇、口呼吸、吐舌习惯等,可能造成舌在牙与义齿之间反复摩擦。有的患者因为怀疑自己得了口腔癌症,会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地伸舌自检,过度运动就会造成舌肌筋膜紧张或拉伤,从而引起疼痛。⑤过度饮酒、大量吸烟、长期嚼用含大量薄荷油的口香糖等。

(2)局部过敏反应患者对义齿材料(如甲基丙烯酸甲酯、4甲基苯二醇胺、过氧化苯甲酰)、口腔充填材料(树脂、金属等)、药物、食品辅料(食品添加剂、调味剂)过敏,使口腔黏膜出现灼痛。

(3)口腔感染口腔局部细菌、病毒、真菌感染 被认为是引起BMS的因素。

(4)唾液成分改变舌部微循环出现功能障碍,会使唾液成分中Na+、Cl-、Ca2+、Mg2+、磷酸盐、蛋白质等发生改变,若患者口腔内含有金属材料的修复体(烤瓷牙、金属嵌体、金属牙冠、带金属的活动假牙等),则会在口内形成微电流,可能与灼口综合征相关。

2、全身性/系统性因素

(1)内分泌改变①糖尿病:35%左右的灼口综合征患者患有糖尿病。有专家推测糖尿病与灼口综合征发病有关。②雌激素:绝经后以及围绝经期妇女的 BMS 发病率较高,这可能与失去雌激素的神经营养与保 护作用有关。③甲状腺功能:有研究表明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是三叉神经感觉( 触觉、温度觉、疼痛觉) 增强的 原因,同时,因其抑制了大量味觉乳头的三叉神经躯体感觉敏感度,从而导致口腔烧灼感。

(2)其他系统性疾病有研究发现免疫相关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肾病等与灼口综合征的发生关系密切。

(3)营养缺乏维生素B1、B2、B4、B12、叶酸、锌等缺乏与灼口综合征的发生相关。

(4)药物因素长期滥用抗生素会引起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焦虑药、利尿剂、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降压药及氯己定漱口液等会引起口腔内味觉异常及烧灼样疼痛,可能与灼口综合征的发生相关。

3、精神因素有研究发现,灼口综合征患者多为焦虑型、抑郁型性格,情绪不稳定。此外,高于75%的灼口综合征患者存在“恐癌症”,担心自己得了癌症,其中有80%的患者辗转就医。17%的患者因家人得过舌癌、37%的患者偶尔发现舌根部“疙疙瘩瘩”的叶状乳头和轮廓乳头而频繁对镜自检,陷入了“自检恐慌-再自检更恐慌-舌痛加重”的恶性循环。

4、神经因素通过最近的神经生理学、 心理物理、神经病理学和脑成像研究证据证明,神经病理学机制在大多数原发性BMS患者中发挥关键作用。

危险因素

1、女性发病远多于男性。

2、随年龄增长患病率有明显增长趋势。

3、即将绝经或已经绝经。

诱发因素

1、大量吸烟。

2、过度饮酒(尤其是烈性酒)。

3、食入过敏的食物。

4、近期有特殊用药。

5、精神心理压力,如经历重大创伤性生活事件、工作压力大等。

6、进行过口腔特殊治疗,如牙科手术。

7、最近患有一些慢性医学疾病,例如纤维肌痛、帕金森氏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