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内伤发热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疾病 > 中医内科 > 内伤发热 > 诊断
内伤发热的诊断

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自觉发热的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体温测量、血常规、X线、心电图等相应的辅助检查则可诊断。但诊断时需要与外感发热进行鉴别。

诊断依据

1、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怯冷,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

2、一般有气郁、血瘀、湿阻或气血阴阳亏虚的病史。部分患者还可有反复发热的病史。

3、无感受外邪所致的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脉浮等症。

鉴别诊断

内伤发热需与外感发热进行鉴别,二者均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内伤发热以内伤为主要病因,虚证居多。其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不恶寒,常兼见手足心热、头晕、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症。而外感发热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时体温大多较髙,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外邪不除则发热不退。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症。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证者居多。

内伤发热的类型

根据中医辨证,可将内伤发热分为以下几种:

1、阴虚发热

主要为午后潮热(自觉午后热感从面或胸蔓延至全身)或夜间发热,不想穿衣服,手足心热。可伴有烦躁、盗汗(夜晚睡觉出汗)、口干咽燥等,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甚至无苔,脉细数。

2、血虚发热

主要表现为发热,热势多为低热。多伴有头晕眼花、面色苍白且少有光泽、口唇和指甲的颜色淡而无光、身倦乏力、心悸不宁等,舌质淡、脉细弱。

3、气虚发热

主要表现为发热,热势或低或高,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患者多提抗力差,容易感冒。可伴有头晕乏力、气短懒言、自汗、食少便溏,舌质淡

相关解析

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症状不同,外感发热伴有外感的症状,比如咳嗽,喷嚏,流鼻涕,咽喉疼痛,汗多,甚至没有汗出,周身关节疼痛,这种情况一般出现舌苔比较淡、白,脉浮紧,或者脉浮数。在治疗上分为风热感冒与风寒感冒,对于风寒外感,可以选择清温解表的药物,比如麻黄汤加味或者荆防败毒饮加味;对于风热外感,临床可以选择银翘散,如果伴有咳嗽,可以选择桑菊饮治疗。内伤发热一般没有外感症状,没有咳嗽、鼻塞流鼻涕等,一般可能出现怕热症状,周身乏力,食欲减退,精神倦怠等。

观看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