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风热感冒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疾病 > 中医科 > 风热感冒 > 治疗
风热感冒的治疗

治疗原则

中医认为风热感冒是感受风热之邪所致的表证。治疗上要以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为主。但不宜发散太过,耗伤津液。

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若出现发热明显的患者,可加用黄芩、石膏、大青叶等。

2、若出现头胀痛明显的患者,可加用桑叶、菊花、蔓荆子等。

3、若出现咽喉肿痛的患者,可加用山豆根、玄参、4、若出现咳嗽,咳痰,痰黄黏稠的患者,可加用黄芩、浙贝母、瓜蒌皮。

5、若出现口渴喜饮水的患者,可加用天花粉、知母等。

药物治疗

1、方药:银翘散或桑菊饮加减。

2、常用中药:金银花、连翘、荆芥、牛蒡子、薄荷、淡豆豉、竹叶、桔梗、甘草。

3、中成药:银翘解毒丸、银翘解毒片、羚羊感冒片、感冒清胶囊、桑菊感冒片。

其他治疗

1、拔罐治疗

感冒通常选用祛风邪解表证的穴位,常用的是三大穴位,即大椎穴、肺俞、风门穴,每天选穴两个,三个穴位交替选用。拔罐的时间也很重要,大火罐吸力较强,每次5-10分钟;小罐吸力相对弱,每次10-15分钟,早、晚各1次。拔罐过程中,如感到头晕、心悸、脉搏变弱,应迅速取罐,喝一些开水,一般能够缓解。初次使用及儿童、体弱等易发生意外反应的患者,宜选小罐。拔罐时间不能太长,以免引起气胸。拔罐后局部有些潮红、瘙痒,不要乱抓,几小时后即可消散。

2、刮痧治疗

可以通过对体表的良性刺激,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祛风散寒的作用,对感冒,特别是发热、鼻塞、咽喉疼痛、头痛症状改善明显。每次刮一个部位,可反复刮2-3分钟,一般刮到皮肤偏紅并略微发紫。刮痧时力度要适中,不能太轻也不能太重,太轻没作用,太重容易弄伤皮肤,以感觉刮痧的部位稍有疼痛感为宜。刮痧时,在刮的部位上搽一点洗干净的生姜,可以起到刺激毛细血管的作用,帮助祛除风寒和出痧。

相关解析

感冒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症状,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病毒有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等。在中医的概念中,感冒往往由外感风邪引起,包括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类型,其中风寒感冒由吹风受凉引起,多在秋冬季节发生,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鼻塞流涕、浑身酸痛以及咳嗽有痰。而风热感冒是由风热之邪犯表导致肺气失和引起,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发热重、微恶风、咽喉红肿疼痛、咳痰、鼻涕黄等等。

风热感冒嗓子疼吃什么药

1、一般情况下,风热感冒多见于春季,患者舌苔薄白微黄,舌尖边红。要改善风热感冒的相关症状,首先需要明确患者的临床症状,然后进行对症治疗。中医认为风热感冒的主要治疗原则就是辛凉解表和发散风热,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桑菊、银翘、菊花以及桔梗等等。风热感冒者可以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服用合适的药剂改善现状,其中银翘散是较为常见的中药制剂,主要由薄荷、竹叶、连翘、桔梗以及牛蒡子等药材配伍制成。

2、在治疗期间,风热感冒者可以适量食用具有辛凉解毒作用的食物,从而促进身体的恢复。为了预防风热感冒,每天应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减少患病风险。此外,早晨起床后应该及时打开窗户呼吸室外的新鲜空气,并保持室内外的空气流通。

观看文章

感冒是病毒引起的,个人在临床上不主张感冒去吃消炎药。普通感冒没有兼杂合并其他炎症性的病变的,就不需要用消炎药,用中药配合休息多喝水,配合清淡的饮食是可以治愈的。什么时候是要用到消炎药,比如扁桃腺化脓,照胸片肺炎或者是白细胞,扎手指发现问题时可以适当的选用消炎药。普通的感冒基本上都是用中药再配合饮食休息,风寒感冒用防风、芥穗、桂枝、麻黄,风热感冒用桑叶菊花、板蓝根、连翘,这些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观看视频
疾病专区 更多»
胃病

胃病是发生在胃部的一系列疾病统称,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种类。胃病给患者带来影响可轻可重,有部分患者仅会在饮食不当、身体素质较差、休息不良的时候表现出胃...

咳嗽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生理反应,主要作用于人体上呼吸道,分为主动、被动两种不同类型。从解剖学上看,咳嗽虽然很常见,但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包含多个步骤,因此...

虚证

虚证是与实证相对而言的中医病症,指人体因为正气不足,导致脏腑功能衰退的一系列证候。虚证涉及到人体各个方面,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具体到五脏六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