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类多系统、多脏器受累的疾病,血液系统异常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风湿病性贫血可按照发病机制分为免疫因素相关性贫血和非免疫因素相关性贫血。
基本病因
1、免疫因素相关性贫血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此类贫血直接由体内抗红细胞抗体所介导,伴或不伴补体的激活。经抗体包被的红细胞被脾脏巨噬细胞吞噬,没有抗体包被的红细胞在补体的激活下被肝细胞吞噬破坏,导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贫血是由于患者的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Th1显著增高,产生大量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使得细胞穿孔,诱导造血细胞凋亡。另外自身抗体IgG可激活巨噬细胞吞噬造血细胞,IgM激活补体途径导致造血细胞裂解,其他一些自身抗体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受体结合共同导致了骨髓造血无能。
2、非免疫因素相关性贫血
(1)慢性病贫血
主要由于铁代谢紊乱引起,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其发病。
①细胞因子的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被认为和慢性病贫血发病有明显关系。这些细胞因子增多,不仅可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而且使得骨髓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迟钝。
②铁的分布、释放及利用障碍:细胞因子参与慢性病贫血的发病还和改变铁代谢有关。单核巨噬细胞过度摄取铁,且TNF-α抑制该系统释放铁,造成血清铁降低而铁蛋白和骨髓外铁增加,幼红细胞缺乏,铁利用障碍。IFN-γ能下调转铁蛋白受体的表达,还能抑制细胞内铁的利用。
(2)缺铁性贫血
此类贫血常与铁代谢异常,膳食中铁摄入不足及药物造成消化道溃疡慢性失血引起铁丢失有关。
(3)与治疗相关的贫血
许多风湿性疾病患者长期不适当地应用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抗炎药导致消化道溃疡出血,引起贫血;另外多种慢作用药及免疫抑制剂可抑制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引起贫血。以肿瘤坏死因子为靶点的药物引起贫血的报道多见
(4)其他类型的贫血
如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可能有叶酸缺乏(服用抗叶酸剂如甲氨蝶呤)、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等。另外风湿性疾病患者伴发恶性血液病的几率也高于正常人。此外患者长期用药物可导致用营养代谢紊乱,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导致贫血。
危险因素
在风湿免疫疾病中,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伴发贫血最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