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症状
1、皮肤黄染:患儿主要症状为皮肤发黄,一般无其他明显不适,精神反应好,吃奶、睡眠、大小便正常。
2、黄疸规律:皮肤发黄多出现在患儿出生1周后,2周左右可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若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延续4-12周左右;若停喂母乳,黄疸可在短时间内明显减轻。
并发症
极少数患儿可能会并发胆红素脑病,可能会出现黄疽渐加深、嗜睡、吸奶无力或拒奶、反应差等症状。
母乳性黄疸如未能及时有效诊疗,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胆红素脑病等并发症,患儿易出现黄疽加深、反应差、嗜睡、吸奶无力或拒奶等表现,会对患儿健康不利。
母乳性黄疸,是属于新生儿出生后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一般在生后的5-7天的时间发生,持续的时间,可以长达一个多月,一般的症状,除了有黄疸的表现之外,没有什么症状表现,如果有严重的黄疸的可能会发烧、烦躁不安的病症,如果其病症比较严重,需要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观看问答母乳性黄疸一般表现皮肤和黏膜黄染(比如口腔黏膜、巩膜)。母乳性黄疸一般发生在生后一周,2周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如果继续喂母乳,黄疸可持续3-12周。如果停母乳24-72小时,黄疸可明显下降,这是诊断的重要证据。母乳性黄疸是排除性诊断,原因尚未研究清楚,可能是母乳中尚有未识别的因子,增加了肠道重新吸收胆红素。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也一般不会发生胆红素脑病,但是黄疸值较高的宝宝要密切观察,必要时也应该做退黄处理。
观看语音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一般宝宝在出生后4天至一周会出现,宝宝会感觉自己全身都没有力气,甚至还会出现贫血的现象。主要由于宝宝的体质不好,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建议情况不是很严重的患者,可进行光照疗法,将血液中多余的胆红色素快速经肝脏排除,也可以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加快胆红色素的清除。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症状
1、在宝宝生下来两天到两周这个时间段会发生这个现象,这种黄疸是不会消退的。
2、宝宝发生黄疸的程度一般是轻到中度,重度很少见。
3、宝宝除了会发生黄疸外,其它的身体情况完全健康,吃奶好、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满意、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
4、宝宝不吃妈妈的奶后,这种现象会慢慢消退,胆红素经过一段时间的上升后,也会慢慢降低。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注意事项
1、妈妈在怀孕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
2、宝宝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3、增加新生宝宝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
观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