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诊断
病史
患者曾有带菌者接触史或不洁食物、水等的食用、饮用史,或存在易感性。
症状
初发病时畏寒、发热,后进展为高热,伴乏力、疲倦、干咳、头痛等;持续发热时伴全身中毒症状,反应迟钝、表情淡漠,胃肠症状,便秘、腹部隐痛等。
体征
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
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下降;尿常规可有轻度蛋白尿;大便常规可见少许白细胞、隐血试验阳性提示并发肠出血。
2)细菌学检查:血培养、粪便培养、骨髓培养等检查结果为阳性对本病具有确诊意义。
3)肥达试验:测定伤寒杆菌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的抗体滴度,结果呈阳性可辅助诊断本病。
常见的临床类型有:普通型伤寒、轻型伤寒、暴发型伤寒、迁延型伤寒、逍遥型伤寒、顿挫型伤寒。
伤寒和副伤寒都是指由其相对应的病原菌引起的肠道传染性疾病,伤寒和副伤寒的杆菌均属于沙门菌属,呈短杆状不形成芽孢。同时有鞭毛,胆汁培养易生长,群体裂解产生内毒素而致病。伤寒是由肠沙门菌肠亚种的伤寒血清型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副伤寒是由肠沙门菌肠亚种副伤寒甲或乙或丙血清型引起的一种和伤寒相似的疾病,副伤寒的甲乙的症状与伤寒相似但其病情没有伤寒杆菌引起的病重。副伤寒病程较短、病死率较低,副伤寒丙的症状较为不同,可表现为轻型伤寒。急性的胃肠炎和脓毒血症、伤寒和副伤寒的诊断,均有赖于血培养,或者是肥达氏反应。
观看语音伤寒热(typhoidfever),又称肠热症(entericfever),是由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typhi,Styphi)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根据致病菌的不同,伤寒热可分为伤寒(typhoidfever)和副伤寒(paratyphoidfever),其中副伤寒通常由甲型副伤寒沙门菌(S.paratyphiA)引起,即临床常见的甲型副伤寒。
观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