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脑水肿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高原低压低氧的环境导致脑部缺氧。此外,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情绪异常、气候的剧烈变化等因素也可诱发本病。
基本病因
虽然高原脑水肿的基本病因是脑缺氧,但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低氧对脑组织的直接损害高原低氧环境下,人体组织器官缺少氧的供应,又因大脑的耗氧量大,因而脑细胞对缺氧最为敏感,也容易发生损伤,缺氧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脑出血、脑细胞坏死等。
2、脑微循环内流体静压升高引起血管内液体外渗,在PaO2低和PaCO2增高的共同作用下,脑微循环微血管扩张、微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从而导致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体渗出形成脑间质水肿。
3、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导致脑血管扩张和脑血流量增加,脑循环内流体静脉压升高引起血管内液体外渗,从而增加脑间质水分。
4、颅内压升高脑水肿形成后,若脑水肿未得到有效治疗并进一步发展,使颅内压升高可压迫脑血管,脑血管的受压及血管内皮细胞水肿的发生进一步影响脑微循环功能,从而加重脑细胞缺氧和脑水肿的程度,形成恶性循环。
诱发因素
1、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可增加机体耗氧量,加重机体缺氧而诱发高原脑水肿。
2、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会使机体耗氧量增加,加重机体缺氧也是重要诱因之一。
3、情绪异常包括巨大的精神打击、恐惧、悲愤、极怒、过度紧张等因素可使机体代谢增加,耗氧量增加,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从而易诱发高原脑水肿。
4、气候的剧烈变化包括未采取有效的防寒措施以及醉酒、发热等诱因均可加重机体缺氧,而诱发高原脑水肿。
没有高原居住史的患者迅速进入4000米以上地区,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高原脑水肿发病较急,临床表现以严重头痛、呕吐、共济失调、进行性意识障碍为特征。这种疾病会给患者造成较为严重的颅脑损伤,甚至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也有部分患者由于生理条件限制,并且在急性发作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幸失去生命。关于高原脑水肿的病情详细说明如下:
1、环境因素。海拔是诱发高原脑水肿的最主要原因。随海拔逐渐增高,空气中的含氧量会逐渐降低,这样的环境会对患者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甚至会诱发一系列疾病。脑水肿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若由海拔引起,即可称之为高原性脑水肿。
2、运动强度。高原脑水肿的发生虽然与海拔有直接联系,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一定会产生相应症状,这与患者进入该地区时的运动强度有很大关系。
3、颅内环境。高原性脑水肿以脑部为主要作用位置,如果患者颅内环境较好,即便进入到高海拔的环境中,诱发脑出血的可能性也比其他人要低。
4、停留时间。在高海拔环境内停留时间越久,突发脑水肿的可能性越高。
5、身体素质。体重基数较大的患者、身体素质较为脆弱的患者,高原反应更加严重,发生脑水肿的可能性更高。
高原脑水肿是一种地域性疾病,以上为高原脑水肿的5种常见病因,即将进入高原地区的患者应该多做了解。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群,可能会有其独特的常见病,但发作高原脑水肿的可能性反而较低。处于平原地区的人群进入高原前,应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对心理和体质进行一定程度的适应性锻炼,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高原脑水肿的发生概率。
观看文章高原脑水肿是指由于急性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具有发病急的特点,高原脑水肿多表现为出现严重的头痛呕吐,共济失调,进行性意识障碍等症状。根据症状的发生与进展,可将高原脑水肿分为昏迷前期和昏迷期,昏迷前期一般表现出急性高原症状,出现剧烈头痛,心慌气促、频繁呕吐及反应迟钝等。后期逐步转为昏迷,昏迷前期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转变恢复过来,会出现数小时内的昏迷期,通常表现为意识障碍、四肢发凉、大小便失禁等,重者会导致出现身体抽搐、心力衰竭,肺水肿及脑出血等严重危及人的生命安全的情况。
观看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