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伤寒与副伤寒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疾病 > 中医内科 > 伤寒与副伤寒 > 诊断
伤寒与副伤寒的诊断

就诊时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居住史、旅游史、伤寒和副伤寒患者的接触史、症状开始及持续时间、症状发生后的用药史。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参照患者血、尿液、骨髓、粪便等检查结果,辅助配合血清学检查,通常即可明确诊断。

诊断依据

伤寒的诊断依据如下:

1、流行病学特点

根据当地的疫情,是否有过伤寒史,最近是否与此类疾病患者有接触史,以及夏秋季发病等流行病学资料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临床症状及体征

持续发热1周以上,伴全身中毒症状,表情淡漠、食欲下降、腹胀、腹痛、腹泻、相对缓脉、玫瑰疹和肝脾肿大等体征。如并发肠穿孔或肠出血对诊断更有帮助。

3、实验室依据

血和骨髓培养阳性有确诊意义。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肥达试验阳性有辅助诊断意义。

鉴别诊断

有时伤寒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与一些疾病相似,需鉴别以明确诊断。

1、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有高热、头痛、白细胞减少等伤寒相似表现。可借助患者起病急,咽痛、鼻塞、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明显,没有表情淡漠、玫瑰疹、肝脾肿大,病程不超过1周~2周等临床特点进行鉴别。

2、细菌性痢疾

是由志贺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患者有发热、腹痛、腹泻等相似表现。可借助患者腹痛以左下腹为主,伴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白细胞升高,粪便可培养到痢疾杆菌等临床特点进行鉴别。

3、疟疾

是由因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患者有发热、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等,与伤寒相似。可借助患者寒战明显、体温每天波动范围较大,退热时出汗较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外周血或骨髓涂片可找到疟原虫等临床特点与之相鉴别。

4、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患者有高热、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等相似表现。依据患者可有胆道、泌尿道或呼吸道等原发性感染灶存在,寒战明显,弛张热多见,常有皮肤瘀点、瘀斑,血培养找到相应的致病菌等临床特点进行鉴别。

5、血行播散性结核病

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肺部疾病,患者有长期发热、白细胞降低等相似表现。可借助患者常有结核病史或结核患者接触史,发热不规则、伴有盗汗,X线胸部照片或CT可见粟粒性结核病灶等临床特点与伤寒鉴别。

伤寒与副伤寒的类型

1、伤寒根据不同的发病年龄、机体免疫、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感染数量以及使用有效抗菌药物的早晚等因素,可分为:

(1)典型伤寒:症状明显,病程1周~5周,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发热,之后可逐渐出现肝脾肿大、玫瑰疹、表情淡漠、相对缓脉、腹痛等特征性临床表现,有时还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等。但由于多数患者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的抗菌治疗,故目前典型表现患者较少见。

(2)轻型:全身毒血症状轻,病程短,1周~2周可恢复健康。多见于儿童或者发病初期使用有效抗菌药物以及曾经接受过伤寒菌苗预防的患者。由于临床特征不典型,容易出现漏

相关解析

伤寒和副伤寒都是人们在不经意间感染了风寒导致的,而两者是由于患者感染了不同的细菌而导致的传染病,具体的诊断标准需要配合医生进行化验检查,明确引起病症的具体病菌,从而有效治疗,建议患者在寒冷的天气出门时,一定要注意做好防寒的工作,日常注意多喝白开水。

观看问答

伤寒热(typhoidfever),又称肠热症(entericfever),是由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typhi,Styphi)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根据致病菌的不同,伤寒热可分为伤寒(typhoidfever)和副伤寒(paratyphoidfever),其中副伤寒通常由甲型副伤寒沙门菌(S.paratyphiA)引起,即临床常见的甲型副伤寒。

甲型副伤寒在我国流行状况

我国从1995年起在江西等地发生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甲型副伤寒发病在我国逐年上升,到1999年,广西、浙江、贵州、广东等省相继发生多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2004-2007年,全国有9个省报告了46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占伤寒热暴发疫情的61.33%,甲型副伤寒在伤寒热暴发疫情中占主导位置。但随着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我国伤寒、副伤寒发病在2005年以后总体呈下降趋势。

甲型副伤寒诊断方法

从血、粪便、尿液、骨髓或其它体液中分离培养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是诊断甲型副伤寒的金标准,但这种病原学诊断方法往往需要3~7d时间,并受抗生素应用的影响,阳性率大大降低。临床中血培养也是一种主要诊断方法,一项临床观察发现血培养阳性率为13.63%,粪便培养阳性率为5.99%。此外骨髓培养更为敏感和有效,即使是病人已使用抗菌素的情况下仍有80%~95%能培养出致病菌,但抽取骨髓对患者来说很痛苦,并且增加了疾病诊治过程中的风险,因而较少使用。而核酸PCR检测是目前公认最为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方法,能把标本中微量的核酸片段放大,捕捉到细菌的踪迹。

观看文章

副伤寒是指由副伤寒甲乙丙三种沙门杆菌引起的一个急性的肠道传染性疾病,副伤寒甲乙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但病情更轻。其副伤寒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与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以及出现一些副伤寒的症状,包括肝脾肿大、持续的高热、神经系统的症状以及玫瑰疹等相关的典型临床表现,结合患者的血常规通常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以及粪便和血培养出伤寒沙门菌、副伤寒沙门氏菌进行确诊。如果可以进行骨髓培养,培养出的阳性率较血培养更高。

观看语音
相关检查 更多»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是血液中重要的细胞成分,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白细胞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