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惊恐症?
-
惊恐症又叫做惊恐障碍,是指患者出现反复无常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病症,通常以感受到濒死感、失控感、害怕不幸发生的惊恐等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焦虑障碍。导致这种症状的原因有遗传、急性惊恐发作、预期焦虑、恐怖性回避、心理等,患者主要表现为日常活动突然感受到气短、头晕、头痛、透不过气、视物模糊等。
惊恐症又被称为惊恐障碍,是一种患者会反复多次出现显著的心悸,冒汗,颤抖的自主神经症状的急性焦虑障碍。该病以惊恐发作为特征,发病期间患者还会伴随着强烈的濒死感以及失控感,患者会极度害怕不幸的事情降临到自己身上而导致不良后果。惊恐症有着家族聚集性的特性,也可能与患者的童年经历中未解决的冲突有关。
一.遗传因素
通过科学研究发现惊恐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当中惊恐症的患病风险率分别达到30%和20%,而采取正常对照组进行实验的一级亲属当中的患病风险率则为2%和5%,由此可以得出一定程度上惊恐症有着家族聚集性的特性。
二.神经解剖因素
根据现象学模型,有科学家提供了惊恐障碍的神经解剖假说,该学说归纳了惊恐症的三个主要特征:
1.预期焦虑:人类愤怒,恐惧等基本情绪的中枢在脑部的边缘叶,通过动物进行试验可以观察到当边缘结构出现激惹性的病变,就会导致害怕恐惧和惊吓反应的产生。该部位的破坏性病变甚至会导致焦虑产生的下降。这些证据都证明了预期焦虑可能和边缘叶的功能被损害有关。
2.急性惊恐发作:该特征的发现是由于患者在病发时会出现显著的自主的神经症状爆发,而且某些能作用于脑干的药物可能也能促发患者神经症状的发作,例如乳酸钠等药物,所以被认为脑干可能和患者的急性惊恐发作有所相关。
3.恐怖性回避:恐怖性回避是一种人类的习得行为,这种习得性为和人类脑皮质的认知和意识活动有关。额叶皮质直达脑干的神经纤维可以帮助人体把习得性行为联系到人的前额皮质的认知活动,从而传递到脑干,对脑干上的神经核进行刺激从而引起惊恐发作。
三.心理因素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佛洛依德主张惊恐症是一种对于未知危险的反应,而这种危险有时可能只是象征性的,也可能是由于神经症的防御机制无法为患者所辨认,所以导致患者产生了异常或过多的不必要的恐惧。而且惊恐症的产生可能与患者的童年经历中未解决的冲突有关,由于成长后的经历导致了幼年时期冲突的重新显现而得到激发。
惊恐症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感到头晕气短,无法呼吸,难以集中等自主神经过度兴奋的症状;在反复惊恐发作后的间歇期由于担心发病而紧张不安,甚至出现自主神经活动亢进症状;患者发病期间会出现立即要求给予帮助或回避恐惧的情境环境或正常社交活动。
观看文章精神分裂症和惊恐障碍的这个情况引起的原因是比较多的,最后还是要做了相关的检查,明确病因之后,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些对症的治疗才能够改善病情,平时的时候还是要养成有规律的生活饮食方式,在严重的情况下也要介入一些心理方面的治疗,才能够达到好的效果,平时要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
观看问答在临床上惊恐发作时,一般明确诊断以后进行细种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非常关键,特别是心理治疗以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为主,来帮助患者改善不合理的想法,特别是识别自动化想法,纠正不合理认知模式,重新建立认知体系,对于惊恐发作的治疗非常关键。另外,从药物治疗的角度来讲,通过应用抗焦虑药物或者是抗抑郁药物来改善患者大脑内神经递质的紊乱,如五羟色胺或者是去甲肾上腺素的是失平衡状态,通过系统规范的药物以及心理治疗往往惊恐发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观看语音-
惊恐症的原因如下: 1、有一定遗传倾向,女性发病率较高,基因定位的位点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氨酶。 2、肺部疾病的患者,如果有二氧化碳潴留,会导致惊恐症发作。 3、精神心理... 详细»
-
惊恐症主要的表现是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症状,有强烈的平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运行障... 详细»
- 8岁娃娃夜间惊恐?原因大揭秘!
-
哥哥家的孩子最近不知道怎么了,晚上老是惊醒。一开始大家都没太在意,觉得可能是做噩梦了。但是这种情况越来越频繁,哥哥嫂子就有点担心了。去医院看了医生,医生说可能是夜惊症或者...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