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脑脊液检查、影像学表现等可以诊断,其中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具有较大意义,同时需要排除脑出血等其他出血性疾病及颅内感染等疾病。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有脑梗死特别是心源性脑栓塞及大面积脑梗死的可靠依据。
(2)一般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较重,或呈进行性加重或在病情稳定、好转后突然恶化。
(3)在应用抗凝剂、溶栓药或进行扩容、扩血管剂治疗期间,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加重,甚至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
2、脑脊液检查
有颅内压升高、脑脊液有红细胞蛋白含量高。
3、影像学检查
脑CT扫描或MRI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提示出血性梗死。
鉴别诊断
1、脑出血
本病需要与各种原发性脑出血进行鉴别。脑出血根据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患者可见突然的昏迷、意识丧失,或者出现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征,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反射异常等表现。CT通常可见高密度区。可通过有无脑梗死病史及CT等影像学表现进行鉴别。
2、高血压性脑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也可能出现血性脑脊液,同时具有明显的局灶性体征如偏瘫、失语等,但多单独发作,而本病常常发作于急性脑梗的治疗期,同时可以通过血管造影及CT鉴别。
3、颅内感染
细菌性、病毒性、结核性等脑膜炎均会出现与本病类似的脑膜刺激症状,但是颅内感染时往往发热在前,同时可以通过血管造影、CT等影像学表现及细菌病原学检测鉴别。
1、根据症状有无加重分类
(1)有症状性出血性脑梗死:在脑梗死症状基础上出现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体征。
(2)无症状性出血性脑梗死:不表现为明显的症状变化。
2、根据病理特点分类
(1)血肿型:梗死区血管恢复血流再灌注时发生的血管破裂,导致局部形成血肿,CT表现原梗死区内出现与原发性脑出血相似的高密度灶。
(2)非血肿型:因梗死区内血管缺血缺氧受损,血管壁通透性显著增强,当血流恢复时,血液渗出,CT表现为原低密度区出现散在点状、斑片状或条索状稍高密度影。
3、根据发病时间分类
(1)早发型:即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