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血肿型出血性脑梗死应当按照脑出血治疗,非血肿型临床症状一般不加重,故不需要特殊治疗。本病的治疗原则及目的为控制临床症状、降低颅内压、防止脑水肿、控制出血、减少后遗症。脑血肿较大者应当尽早手术治疗。
对症治疗
1、立即停用抗凝、扩容、溶栓、扩血管治疗药物。
2、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如甘露醇、甘油、呋塞米静脉注射。
3、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4、止血药控制脑出血。
5、脱水降颅压治疗及降压药物控制高血压。
6、使用脑细胞代谢活化药物缓解神经障碍及脑组织受损。
7、亚低温治疗,头部降温或冬眠疗法进行保护性治疗。
8、积极防治病发病,必要时采取手术降颅压。
9、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减轻后遗症。
10、改善血液粘稠度,可以静滴左旋糖苷、羟乙基淀粉等。
11、有癫痫发作者应当给与镇静药,昏迷患者注意口腔、泌尿道、呼吸道的护理,急性溃疡者可以给与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等药物。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应当注意对血压的控制,严密监测血压,进行合理的个体化治疗,降压应当缓慢进行,保持血压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水平选择药物,同时需要注意对脑血管等靶器官的保护。
药物治疗
1、渗透性利尿剂
缓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常用药物有甘露醇、甘果糖。甘露醇有抗自由基作用,能够抑制和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甘果糖采用高渗脱水原理,改善局部代谢。
2、止血药
控制脑出血,减轻症状。常用药物有6-氨基乙酸、卡巴克洛、酚磺乙胺、氨甲环酸,静脉滴注。
3、利舍平
肌内注射,控制高血压,缓解症状。
4、脑细胞代谢活化药
可以提高脑细胞对葡萄糖、氧的利用,增加脑氧化代谢率和脑葡萄糖代谢率,从而改善和减轻因缺血缺氧导致的脑损伤。常用药物有脑活素、胞磷胆碱,大脑注射液等。
5、冬眠合剂
用于降低大脑保护,包括氯丙嗪、异丙嗪和哌替啶三种药物。
6、改善脑循环药物
常用于康复期以减少后遗症。常用药物有吡拉西坦、吡硫醇、脑活素、非金属二磷胆碱、脑通、舒脑宁、钙离子拮抗剂等。
7、利尿脱水剂
通过利尿作用迅速改善脑水肿,常用药物是呋塞米。
8、肾上腺皮质激素
主要是糖皮质激素,作用较为缓慢,能够抗炎、减轻脑水肿,常用地塞米松。
9、人血白蛋白
增加血液的胶体渗透压,有利于液体保存在血管腔中。
10、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能够减轻脑血管平滑肌的痉挛,改善脑微循环,增加脑部血流的供应。常用药物有尼莫地平、利桂嗪。
手术治疗
急性期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CT显示较大的单个血肿,或颅内压持续升高,且一般情况允许手术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行血肿引流术、清除术或去骨瓣减压术。
在临床当中出血性脑梗死,还是有相应治疗的价值的。在临床当中,脑血管病一旦发生,就很容易出血以及缺血,这两者共同存在从而造成了出血性脑梗死,或者有的时候是缺血性脑出血,要想真正的治疗,还是要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而且一定要完善血管的检查,明确血管的具体相关的情况,这样才能够更加有利于后期的治疗判定。有的很多时候需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治疗目的也非常大,尤其是对于病情相对较轻的情况下,及时进行相关的治疗,很多也是能够达到一个非常有效的治愈目的。但是如果病情很复杂,后期治疗的效果也并不好。
观看语音出血性脑淤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及时治疗后,后遗症会变小。如果脑组织严重受损,患者就更难照顾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去中医科考虑针灸和康复按摩治疗。它有利于疾病恢复,同时药物继续治疗任何疾病三分治疗七分养。一定要及时的用药治疗,用药情况建议遵从主治医生的意见。平时饮食注意,营养合理。
观看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