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脓毒性休克?
-
脓毒性休克是指由于细菌及其毒素入血引起脓毒症继而引发的休克。常由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好发于糖尿病、肝功能不全等抵抗力低下患者,细菌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引起血管扩张,周围血管阻力下降,氧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障碍,最终引起一个或多个器官衰竭。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中比较严重的一个类型,是脓毒症伴有难以纠正的低血压。脓毒症是由于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导致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一般在创伤、手术、烧伤等情况下比较常见。脓毒性休克是出现了脓毒症,补液治疗效果差,需要用血管活性药物升压药改善组织的低灌注及低血压状态。是严重脓毒症的一种表现,病死率较高。所以一旦发现脓毒性休克要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同时补液并应用升压药物治疗控制疾病发展。
观看语音脓毒性休克就是感染性休克,是因为微生物进入身体以后导致的休克。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这些都是进入人体的微生物。它们进入人体以后,第一方面,可以产生毒素,毒素作用于细胞血管壁,造成血管壁的扩张渗出,导致血容量量相对不足。第二方面,炎症因子会作用于我们的身体,也会造成严重的炎症反应。它会造成血管的扩张、心率的增快,还有血压降低等等。脓毒血症也是国内对于感染性休克的定义,它在休克类型里面属于分布性休克。
观看视频脓毒症休克是指由脓毒症引起的休克,过去称为感染休克。定义为患者组织灌注不足,即体积试验后持续低血压或血乳酸浓度大于4mmol/L。通常由革兰阴性杆菌引起,主要见于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坏疽性胆囊炎、肾盂肾炎、急性胰腺炎和一些感染。
观看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