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什么是瘰疬?
-
瘰疬是一种中医病证,又称老鼠疮,是好发于颈部淋巴结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外观看起像串起来的珠子。瘰疬多与情绪及饮食有关,多见于体弱儿童或青年女性,好发于颈部及耳后,起病缓慢。初起时结核如豆,皮色不变,无疼痛感,可逐渐增大,并可串生,溃破后脓液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质,见于现代医学的颈部淋巴结结核。
- 瘰疬的病因 «查看更多
-
瘰疬的发病多因情志不遂或饮食不当所致。根据中医理论,瘰疬的致病机制为:1、情志不遂情绪抑郁,肝气淤堵,气滞而血,津液停留与经络,日久形成痰饮,阻塞于颈部经络形成瘰疬,或气滞久而化火,火热邪气不断灼烧阴...
- 瘰疬的症状 «查看更多
-
典型症状1、气滞痰凝证(前期)结块肿大、大小如豆粒,可出现一个或数个,按之坚实,推之能动,不热不痛,无明显全身症状,苔腻,脉弦滑。2、阴虚火旺证(中期)结块逐渐增大,皮肤粘连,皮色暗红。全身见红,每日...
- 瘰疬的治疗 «查看更多
-
1、瘰疬的治疗原则:以扶正祛邪为总则。前期疏肝养血、理气化痰;中期滋阴降火;后期益气养血为主。还可配合外治法及抗结核药物治疗,必要时可进行手术。2、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1)中药方剂:气滞痰凝证(...
瘰疬疮一般就是指瘰疬,瘰疬是中医的病名,是指颈部、腋下结核,累累如串珠,中医认为气滞痰阻血瘀互结所致,如果瘰疬破了,有脓水,一般是瘰疬日久,气滞、痰阻、血瘀等郁久化热,热毒腐肉成脓所致。热毒还可能会伤及阴血,耗伤肝肾,引起肝肾不足,一般瘰疬相当于慢性淋巴结炎,或者淋巴结核,如果瘰疬破溃日久不敛,结核的可能性比较大,建议进一步检查。
观看语音你好,瘰疬西医叫淋巴结核,患有淋巴结核的患者,建议应该去结核医院做一下详细的检查后对症进行治疗。同时建议患者多吃富含蛋白的食物,多吃一些鱼肉,鸡肉,鸭肉等食物。多吃一些蔬菜水果类的食物,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和油腻性较大的食物,宜合理饮食,注意休息。
观看问答
有的时候我们的颈部出现了包块,就可能去医院检查,但是有的医生,尤其是中医,有时候会诊断瘿瘤,而有的时候诊断瘰疬。这就导致了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同一种症状,在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诊断,其实这两者虽然有时候治疗相同,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瘿瘤一般来说主要是指颈部结喉处有大小不一的肿块突起,可以单侧发病,也能双侧出现,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中医认为本病发病原因需要从肝论治,肝气结郁、痰浊交阻所致。瘰疬则主要是指颈侧颌下有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中医上病因病机则是由肺肾阴虚,虚火内灼,炼液为痰,结于颈部,或者患者外感风火毒邪,痰瘀互结共同留于患者的颈部所致。西医上与中医有所不同,瘿瘤的范围相对要大,由于其他生物的寄生,极少是由于共生所引起的植物体异常发育或异常生长的部分。
瘿有时与焦油等致瘤物质造成的植物肿瘤或细菌寄生所引起的炎症不易区分,但一般地说瘿瘤组织生存期比较长,因此对于很多的医务人员来说可以将其进行区分。瘿瘤颈部核块如黄豆大小,一个或数个,可同时出现或相继发生,皮色不变,质稍硬,表面光滑,不热不痛,推之能活动。瘰疬古人认为相对小的称为瘰,比较大的叫做疬。本病发病初期皮肤表面肿块如豆,数目多少不等,皮色不变,推之能动,不热不痛。随着疾病的病情建进展,就会出现融合成块,此时不可推动,推之不移。后期可自溃,溃后脓汁稀薄,其中或夹有豆渣样物质,此愈彼起,久不收口,可形成窦道或漏管。
总之,瘿瘤和瘰疬是中医外科的疾病。从中医上讲多是皮肤上结节性的疾病。表现为皮肤或皮下的肿块。不同的是痈疽较大,瘰疬较小、较多或成串。瘿瘤包括西医常见的脓肿,囊肿、脂肪瘤、粉刺瘤等。而瘰疬则包括现在西医讲的淋巴结核等。相对来说,瘰疬更加顽固,难以治疗。病程比较长,容易破溃久治不愈。不论何种疾病,正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前提,结合中医药治疗本病,效果很好。另外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出现情绪急躁的情况,造成疾病的加重。
观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