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于椎体的原发骨化中心缺血性坏死所致。有学者认为是嗜酸粒细胞肉芽肿引起,实际上其他一些疾病,如成骨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淋巴网状细胞瘤、黄色瘤等,也可出现本病表现。少部分病人有外伤史。
1、椎体原发骨骺骨软骨病
由于反复、集中的慢性致伤引起椎体的原发骨化中心发生无菌坏死,继而在脊柱纵向压力作用下,使病椎变扁,骨质致密甚至碎裂。
2、椎体次发骨骺骨软骨病
椎体有3个骨化中心,即椎体中部的原发骨化中心及椎体上、下两端的继发骨化中心,后者被称为环形骨骺,出现在4岁以后,位于软骨板的边缘,使椎体与椎间盘分开。现比较公认的解释是:主要病变在椎间软骨,在松质骨与软骨连接处存在着先天或发育性的缺陷,当过度负重时,椎间盘髓核突入椎体,破坏了椎体软骨板而造成生长的不平衡;同时,椎间盘也失去了缓冲保护作用,使椎体前缘受到过度的压力,造成生长迟缓、椎体楔形变以及碎裂。椎体后缘则因有后关节突的保护而维持原来的高度,脊柱产生后凸畸形。
少年性椎体骨软骨病,多数是由于先天性出现了发育缺陷导致的症状,也可能是由于受到了外伤或者是遗传等因素导致的症状。患者最好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确定病因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在饮食上也要多吃一些含维生素比较多的水果和蔬菜。
观看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