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本病应采取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的综合疗法。轻症的患者,应积极控制感染,同时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重症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应以西医急救治疗为主。中医治疗以清肺开闭,化痰平喘为基本法则,若痰多壅盛,治以降气涤痰;喘憋严重,治以平喘利气;肺与大肠相表里,壮热炽盛时可加通下药以通腑泄热;气滞血瘀,配以活血化瘀。出现变证者,或温补心阳,或平肝息风,随证施治。疾病后期,正虚或邪恋,治疗以扶正为主,兼清解余热。
对症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风寒闭肺
(1)若肢体酸痛,怕冷严重的患者,可加用桂枝、白芷。
(2)若痰多,苔白腻的患者,可加用半夏、菜菔子。
(3)若发热口渴,面红,心烦的患者,可用大青龙汤,表里双解。
2、风热闭肺
(1)若咳嗽剧烈,痰多的患者,可加用川贝母、瓜蒌皮、天竺黄。
(2)若发热严重的患者,可加用黄芩、山栀、板蓝根、鱼腥草。
(3)若内有积滞的患者,可加用莱菔子、全瓜蒌。
3、痰热闭肺
(1)若痰多的患者,可加用浙贝母、天竺黄、鲜竹沥。
(2)若热重的患者,可加用栀子、虎杖。
(3)若热盛,出现大便秘结,痰涎壅盛,喘急的患者,可加用生大黄,或用牛黄夺命散。
(4)若口唇发绀的患者,可加用丹参、赤芍。
4、毒热闭肺
(1)若发热严重的患者,可加用虎杖、蒲公英、败酱草。
(2)若腹胀,大便秘结的患者,可加用生大黄、玄明粉。
(3)若口鼻干燥、无眼泪鼻涕的患者,可加用生地黄、玄参、麦冬。
(4)若咳嗽严重的患者,可加用前胡、款冬花。
(5)若烦躁不宁的患者,可加用白芍、钩藤。
5、阴虚肺热
(1)若余邪留恋、低热起伏的患者,可加用地骨皮、知母、黄芩、鳖甲、青蒿。
(2)若久咳的患者,可加用百部、枇杷叶、百合、诃子。
(3)若汗多的患者,可加用龙骨、牡蛎、酸枣仁、五味子。
6、肺脾气虚
(1)若咳嗽痰多的患者,可去五味子,加用半夏、陈皮、杏仁。
(2)若咳嗽严重的患者,可加用紫菀、款冬花。
(3)若动则汗出明显的患者,可加用黄芪、龙骨、牡蛎。
(4)若汗出肢冷的患者,可加用桂枝、白芍。
(5)若食欲不振的患者,可加用山楂、神曲、麦芽。
(6)若久泻不止的患者,可加用扁豆、山药、煨木香、煨诃子。
药物治疗
1、风寒闭肺
(1)方药:华盖散加减。
(2)常用中药:紫苏子、麻黄、杏仁、陈皮、桑白皮、赤茯苓、甘草。
2、风热闭肺
(1)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甘石汤加减。
(2)常用中药: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淡竹叶、芦根、甘草、麻黄、杏仁、生石膏。
3、痰热闭肺
(1)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2)常用中药:天南星、草乌头、川乌头、半夏、皂角、葶苈子、大枣。
4、毒热闭肺
(1)方药: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甘石汤加减。
(2)常用中药:黄连、黄芩、黄柏、栀子、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5、阴虚肺热
(1)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2)常用中药:北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扁豆、桑叶、生甘草。
6、肺脾气虚
(1)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白术、茯苓、五味子、麦冬、甘草。
手术治疗
一般不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1、中药外治法
主要采用敷贴疗法,用于肺炎后期迁延不愈或痰多、两肺湿啰音经久不消失的患者。使用时根据患儿年龄控制敷贴时间;患有局部皮肤破溃或皮肤敏感,不适合运用敷贴治疗。临床常用敷贴疗法主方各异,其中敷胸散(敷胸膏)疗法应用较为广泛,主要药物组成为大黄、芒硝等。将其调成膏状,贴背部,以促进肺部湿啰音吸收及片影消失。
2、拔罐疗法
适用于肺炎湿啰音久不消退者,拔罐治疗时,以拔罐手感不烫为宜,以免烫伤皮肤。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病及施术局部皮肤溃疡者不适合运用拔罐治疗。
3、西医治疗
主要是病因治疗、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等,应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査等合理选择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