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性功能异常伴发的精神障碍根据患者的不同发病时期以及复杂多样的表现,医生治疗会存在差异。目前主要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1、经前期综合征
(1)解除躯体症状:可于每月月经来潮前连续服用溴隐亭2天,可使患者乳房胀痛消失。
(2)心理治疗:以消除患者的疑虑为目的,避免心理因素。应向患者讲述有关经前期的心理卫生知识,消除不必要的猜测和疑虑。
(3)精神障碍的处理:对焦虑抑郁症状严重者可采用抗焦虑剂如丁螺环酮、劳拉西泮及抗抑郁剂如氟西汀治疗,一般可取得明显疗效。慎用氯丙嗪之类药物。
(4)调整雌激素和孕激素平衡:采用促性腺激素,同时合并应用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泛酸钙、烟酰胺(复合维生素B)。限制盐类的摄取。
2、月经期精神障碍
以激素治疗为主。可用雌激素和ceotagen或甲状腺素制剂等均可预防周期性发病。也可应用雌激素和ceotagen合并治疗。雌激素治疗从月经终止后立即应用雌激素15天,再口服促性腺激素10天。也可采用雌激素和促性激素两者隔天交替注射各5次。甲状腺素治疗时,则应从上次发病周期结束后给予干燥甲状腺素。用药前必须做基础代谢检查。
3、妊娠期精神障碍
(1)为避免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各类药物均应慎用。而妊妇所需药量比一般人要大,剂量偏小效果不佳,但剂量愈大但对胎儿的影响则愈重,故终止妊娠是减轻精神症状、减少病人痛苦和家庭负担,免留后患的良策,终止妊娠后一般在1-2周内症状就会消失。
(2)重症可酌情应用激素治疗,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雌激素等。精神障碍可采用抗焦虑药如地西泮、艾司唑仑等。
4、产后精神障碍
(1)预防和控制分娩前后预防局部或全身性感染。
(2)避免负性生活。
(3)精神障碍的处理:可对症选用各类精神药物。对兴奋、躁动可用少量氯丙嗪、舒必利等。抑郁状态可用丙米嗪、阿米替林等或抗焦虑药物。对重症抑郁具有强烈自杀行为或不能控制的兴奋应考虑电休克治疗。
(4)应终止母乳喂养。
(5)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和心理治疗相结合。产褥期精神障碍的心理治疗非常重要,对病人要耐心、关心和体贴。要解除患者的疑虑,尽量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并说服家属,尤其是丈夫对患者给予爱抚,消除其“孤独感”,减轻其精神压力。
(6)意识障碍及抑郁病人要注意安全和预防自杀。对兴奋、躁动患者可服用小量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 氯丙嗪等,对抑郁状态可应用抗抑郁剂,如氟西汀等。对具有强烈自杀行为、木僵状态或不能控制的兴奋应考虑电休克治疗。预后通常良好,但再次妊娠的复发率约为20%。对那些产后精神病的高危产妇应采用对应性预防措施。
5、更年期综合征和更年期精神障碍
(1)激素疗法:雌激素及雄激素单独或联合应用。
(2)心理治疗:个人、家庭和社会对更年期的生理心理改变要有所了解和正确对待,如出现某些症状要给予理解、同情和照顾。事实上,绝大部分病人经过恰当和及时治疗是完全可以安度这“多事之秋”的。
(3)抗精神药物对症治疗:可用抗抑郁、抗焦虑、抗精神病药。
6、周期性精神病
(1)发作间歇用内分泌制剂治疗,如甲状腺素、 黄体酮等。或用避孕药建人工周期(月经结束开始服药,21天后停药,在下次月经结束后,建立第2个周期),也可用丙酸睾酮(丙酸睾丸酮),过量可有体毛增多。以上疗法可单独或联合应用。
(2)精神症状发作期可对症治疗:对兴奋、躁动或精神错乱状态,可用抗精神病舒必利、奋乃静等药物。抑郁、焦虑、癔症样症状可用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物。根据一些作者的经验,在间歇期适当用维持量精神药物药对预防再发也起一定作用。
(3)心理治疗:在发作间歇,可针对个别情况进行家庭及个体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本病患者常有抗精神失常药、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进行手术治疗。
心理治疗
主要通过心理治疗来帮助患者调节心态、消除疑虑。不同表现的治疗方法会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