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变应性口炎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疾病 > 口腔科 > 变应性口炎 > 诊断
变应性口炎的诊断

诊断

医生首先会询问患者近期的服药史、物质接触史、发病时间等情况,之后根据典型症状,以及体格检查、斑贴试验、血常规检查结果,即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多种口腔黏膜损害性疾病与变应性口炎表现类似,容易混淆。但根据变应性口炎的病史以及各项相关检查结果,通常不难鉴别。

1、疱疹性口炎

是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引起,传染性强,可通过飞沫传播,终年可见,无季节性。以6岁以下儿童较多见,尤其是6个月至2岁更多,成人亦可发病。疱疹针头大小,成簇分布,易破溃形成溃疡或糜烂,还可继发感染,上覆黄色假膜。黏膜损害能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但常见于齿龈和颊黏膜,亦可同时累及唇及口周皮肤。患者还可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该病具有自限性,一般7-10天可自愈,但易复发。

2、溃疡性口腔炎

多由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引起,无传染性,常见于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患儿。发病初期口腔黏膜广泛充血、水肿,黏液增多,继之表现为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的糜烂,可融合成大片并有纤维素渗出,形成灰白色或浅黄色的伪膜,擦去伪膜呈出血性糜烂面。溃疡好发于口腔的唇、颊、软腭或齿龈处的黏膜,病变处疼痛明显。患者还可有轻微口臭、局部淋巴结肿大表现。取假膜作涂片或培养可发现病原菌;血液检查可发现周围血白细胞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CRP升高。

3、口腔念珠菌病

口腔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真菌病。主要病变部位发生在口腔,称为念珠菌性口炎,在临床上可分为四型。

(1)急性伪膜型

又称雪口病或鹅口疮。多见于婴幼儿,尤以新生婴儿最多见。多在出生后2-8d内发生。好发部位为颊、舌、软腭及唇。表现为黏膜上出现乳白色绒状膜,不易剥离,强行剥离则出现渗血,露出其下鲜红糜烂面。剥后不久又有新的绒膜形成。患者有口干、烧灼感及疼痛。小儿哭闹不食。KOH或PAS涂片可见白色念珠菌菌丝。

(2)急性萎缩型

又称抗生素性口炎。多见于大量应用抗生素及激素的患者。病损多见于舌,表现为黏膜有弥散性红斑,舌背乳头萎缩,舌色鲜红。口腔干燥,烧灼样疼痛明显。仅有发红萎缩时,涂片时不易发现菌丝,伴有急性伪膜型时,则可见白色念珠菌丝。

(3)慢性萎缩型

又称义齿性口炎。多见于戴义齿者,且多无夜间摘下义齿习惯者。按其原因及表现又可分为3型:

①Ⅰ型:局部创伤或对牙托材料过敏所致,与白色念珠菌感染关系不大。表现为基托相对的黏膜点状充血或有出血点,或为局限性的小范围红斑。

②Ⅱ型:基托相应黏膜发生广泛红斑。

③Ⅲ型:基托不贴合时在红斑基础上有颗粒形成。患者均有口干、烧灼痛或刺激痛。病程可数月至数年,病变反复发作,时好时坏。

(4)慢性增殖型

可见于颊黏膜、舌背及腭部。表现为黏膜白色斑块样增生及角化病变,白斑间可有红色充血期。也可表现为粉红或红色的结节或肉芽肿增生。涂片难以找到白念菌丝。活检取材病理表现为PAS染色可见白色念珠菌丝侵入上皮。

变应性口炎的类型

根据接触不同的致敏物质,变应性口炎主要包括药物过敏性口炎、过敏性接触性口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