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经
月经是指女性患者受到激素分泌影响,导致周期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脱落的症状,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一般情况下,患者每间隔26~32天会出现一次月经,月经持续时间会控制在3~7天左右。自月经来临的第1天至下次月经来临的第1天,这个时间段被称之为月经周期。健康的人,月经周期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长。 有部分患者受到生理因素或病理性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出血量异常,周期不稳定。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被称之为月经不调。在正常月经周期的基础上,时间延长三天即有月经不调的可能性。
-
月经发黑
月经发黑是指女性生理期排出的经血颜色发黑或结块的一种症状。该症状可见于生理情况下,多为女性在生理期前后遭遇寒冷刺激,使得盆腔内的血管过分收缩所致,还可引起月经过少甚至闭经。此外,情绪不畅、嗜食烟酒、过度节食等也可引起月经颜色的发黑。可伴有月经量过少、痛经以及易发感染等症状。
-
月经血块过多
月经血块过多为常见的月经病,多见于寒性体质的妇女。其主要表现为经行量或多或少,色紫暗,质稠、有血块,经行腹痛,或平时小腹胀痛,血块下后痛减,或胸胁胀痛,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有力。该病多因体内瘀血所致,可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本病的治疗应当以活血化瘀、理气调经为主要治则。
-
月经量少
月经量少就是指女性的月经周期正常,但是在经期中产生的经量比正常的经量过少的症状,一般月经量少的经量是指少于5毫升,或者是月经只有两天就消失,严重者出现点滴的量就干净了。月经量少会造成一些女性疾病,比如不孕不育和子宫内膜炎等。多卵巢综合征就会出现月经量少的症状。
-
月经量多
月经量多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症状,表现为育龄期妇女的月经量突然增多,可伴发经血颜色变红,经期延长或者月经周期缩短等。该症状可见于月经期间过度劳累剧烈运动以及过量食用辛辣刺激品。如出现月经量的突然增多,或者伴发剧烈疼痛,或者出血量多不在生理周期内等情况,且没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可见于生殖系统的一些器质性病变如子宫肌瘤。
-
月经周期改变
月经周期改变一般是指女性的月经来临周期发生改变,一般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两次月经第一天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8-30天,正常月经周期为28-35天,周期长短可因人而异,提前或错后7-10天可视为正常范围。一般老说,月经周期改变7天以上者,才可定为周期异常,如仅改变3、5天,且无其他明显症状,属正常范围。
-
月经后错
月经后错是指月经周期的延长超过21天,主要是由于卵泡期长、卵巢发育缓慢以及黄体功能不全引起的,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女性。月经后错是妇科中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月经量过多,颜色深红并伴有血块、腹部疼痛、心悸失眠、面色苍白以及头晕眼花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胸胁部和乳房部的疼痛。
-
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先后无定期是指月经不按照正常周期来潮,时而提前,时而延后且连续三个月经周期的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月经先后无定期,主要是由于患者肝郁肾虚所引起的,当患者肝气逆乱冲任失调加上肾气不足时就容易引起月经先后不定期,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月经先后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行经疼痛、胸胁乳房小腹部胀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腰膝酸软和头晕耳鸣等症状。
-
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是中医病名,是指女性的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天以上,并且连续三个周期的疾病,也叫做经期超前。当患者气虚血热时,统摄无权,冲任不固,伤及胞宫就容易使月经先期而至。月经前期的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月经周期提前、月经量多、色淡、质稀、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的症状。
-
痛经
痛经是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指月经期出现的子宫痉挛性疼痛,可伴腰酸、下腹坠痛或其他不适,严重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本病的大多数;少数的继发性痛经通常是由器质性盆腔疾病引起。
-
闭经
病理性闭经是指在排除因妊娠或绝经、哺乳期等导致月经不来潮的自然生理因素后,以无月经或月经停止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可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继发性闭经发病率高于原发性闭经。闭经的病因复杂,一般由精神因素、药物因素、生活方式、疾病因素、遗传或先天因素等多种因素中的一种或多种共同作用所导致。
-
绝经
绝经是指因卵巢功能停止所导致的永久无月经来潮的状态,其判定具有回顾性,女性在末次月经后1年内没有出现月经即可判定为绝经。绝经多发于40岁-50岁的女性,具体绝经年龄与多重因素有关。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人工绝经易引发绝经综合征。
-
停经
闭经是指月经停止至少6个月。闭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理性闭经。即妇女因某种生理原因而出现一定时期的月经不来潮,如妊娠期、哺乳期、绝经后等;另一类是病理性闭经,是指因某些病理性原因而使月经不来潮,可由全身性或局部的病变引起。月经稀少也是月经失调的一种表现,与闭经关系密切。月经稀少可分为月经过少与月经稀发两种情况。正常月经周期是由丘脑下部-垂体-卵巢轴各个环节的内分泌功能所调节,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就会发生月经失调,有时导致闭经。
-
经期头痛
临床上把女性在月经前后及月经期发生的头痛称为经期头痛,通常指的是偏头痛。女性头痛除了在经期时发作外,其他时间也有发作。如果女性经期头痛处理不当,极易引起其他并发症状,导致内分泌紊乱。偏头痛持续约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出现一侧头部跳痛,并逐渐加剧,直到出现恶心、呕吐后,感觉才会有所好转,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头痛缓解。在头痛发生前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
-
经前期综合症
月经前7~10天出现失眠、烦躁、头晕、乳房胀痛和水肿等症状称为经前期综合症。其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由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雌孕激素之间不平衡、以及水、钠潴留所引起;也可能由5-羟色胺分泌不足造成。社会心理因素对经前期综合征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大约95%的生育期妇女都出现过经前期综合征症状。是较为正常的一种妇女病症。
-
行经期便血
行经期便血是指,每逢月经来潮前或值经期,有的女性就会出现有便血的症状,但是月经过后便血也逐渐停止,每月如此,反复发作,这种情况就称为经行便血。也称差经或错经。这种症状可见于西医所说的内膜异位症。如果素有痔疾或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经期也可能偶有便血情况,但非每月必见,不具有周期性,因而不属于便血的范畴。
-
经前期水肿
经前期水肿,是指女性在月经期前出现全身或局部水肿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月经期来临之前体内激素水平波动,导致血管扩张,血液回流减少,引起水肿。大多数女性在月经期前一周甚至半个月内,都有可能出现眼睑、脸颊、手背、脚背、双下肢的水肿,通常与其他症状伴随出现,如心情烦躁、易怒、失眠等,在月经到来后可自行减退。
-
经行尿感
经行尿感是指女性在月经来潮前后或月经期发生尿频、尿急、尿痛的疾病,主要多见于育龄期妇女,少数可见于更年期月经未绝的患者。由于机体的尿道口与阴道口相邻,当经期不注意卫生时,病菌就会通过尿道口上行感染形成尿路感染,发生经行尿感。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在月经期间排尿淋漓涩痛、尿色黄赤、腰酸疼痛、口干心烦,若治疗不当反复发病还会发展成肾盂肾炎。
-
经行呕吐
经行呕吐是指女性在来月经时期发生呕吐,在月经过后呕吐症状缓解的疾病,又叫做经来呕吐,多见于经前期紧张综合症。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平日饮食不当,饮后水聚不化,饮食停滞肠胃加上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所引起的。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月经期恶心呕吐,部分患者还会伴有胃痛的症状。
-
经行身痛
经行身痛是中医病名,是指女性在月经来潮前后或月经来潮时出现身体疼痛的疾病,主要随月经周期而变化,月经之后疼痛症状减轻,相当于西医学的经前期水钠潴留。患者在月经来潮之前激素分泌不足,雌激素水平升高,气血亏虚筋脉失养就容易引发全身疼痛,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肢体疼痛酸楚且周期性发作、面色苍白、肢体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失眠,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
-
经行泄泻
经行泄泻是指女性在月经来潮前或过月经来潮时出现大便泄泻,一日多次的疾病,又叫做经来泄泻,主要发生于行经期的妇女,属于西医学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的范畴。当患者在月经期间脾胃虚弱时就容易诱发泄泻,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烦躁易怒、失眠、紧张头痛、乳房胀痛、颜面浮肿,严重时还会出现里急后重、便中带血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