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包病
严格意义上说,在医学上并不存在心包病概的念。有部分患者认为,心包病是心包疾病的简称,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心包是患者身体内部切实存在的一种组织,对稳定心脏功能、固定心脏位置、减轻心脏损伤、提高心脏耐受能力,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如果患者心包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心脏受到直接影响,甚至受到物理性质的摩擦。心包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可以降低局部发生炎症性病变的概率。临床最常见的心包疾病为心包炎,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高烧、心区疼痛、呼吸困难等多种表现,时刻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
缩窄性心包炎
心包因慢性炎症或其它病变形成增厚的纤维组织,甚或钙质沉积,从而引起心脏舒缩功能障碍者称为缩窄性心包炎。心脏被坚厚、僵硬、纤维化的心包所包围,影响心室正常充盈,回心血量减少,引起心排血量降低和静脉压增高等一系列循环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气急、乏力、腹胀、肝痛、腹水等等。
-
急性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指心包脏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波及到心外膜下的浅层心肌,使其发生暂时性及弥漫性的心肌损伤。最常见者为结核性和风湿热。按病理变化可分为纤维蛋白性(干性)及渗出性(湿性)心包炎。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心包摩擦音、心包积液的体征和心电图改变。
-
结核性心包炎
结核性心包炎为较常见的一种急性心包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心包脏层和壁层的炎症。常由肺结核、纵隔或肺门淋巴结核直接蔓延或血液、淋巴播散而来。此病发病率男性大于女性,年龄以30~50岁居多。起病较为缓慢,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体重减轻、咳嗽、气急、胸痛和踝部水肿以及心脏压塞症状。
-
慢性心包炎
慢性心包炎一般是指发生在患者心脏部位的一种疾病,心包炎一般可以分为急性的和慢性的,慢性的心包炎会持续3个月以上,大多是因为急性心包炎转变而来的。患者在患有急性心包炎以后,形成了轻微的瘢痕和疏松的或局部的粘连,心包没有明显的增厚,不影响心脏的功能,有呼吸困难、腹胀、乏力的症状。
-
心包积液
心包积液是指由于感染(如结核性,化脓性)和非感染(如风湿性、尿毒症性)引起的心包腔内液体积聚,是心包疾病的重要体征之一,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为心包腔内压力增高,心脏舒张受限,致使体静脉回流受阻。心室充盈及排出量减少,从而引起一系列血流动力学改变。
-
心包囊肿
心包囊肿一般是指纵隔先天性囊肿,大多的处在右侧心膈角,少数在左侧心旁。心包囊肿的囊壁薄而透明,囊内含清澈透明液体,大部分囊壁与心包腔不相通,是一种胚腔性囊肿,表现为圆形或分叶状的心脏轮廓畸形。心包囊肿一般没有症状表现,个别的症状表现为气促、心悸、咳嗽及心前区不适等。
-
心包填塞
心包填塞指的是心包腔内液体增长的速度过快,导致积液过多,压迫了心脏,致使心排血量降低。引起心包填塞的病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病人因素,年龄、性别等因素都会影响该病的发生。二是手术因素,如高的球囊支架比率、指引导丝远端穿出、高压扩张等。三是血管因素,如成角病变、扭曲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四是器械因素,如切割球囊等。
-
心包肿瘤
心包肿瘤,顾名思义是指发生于心包的新生物,原发性心包肿瘤极为少见,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良性肿瘤有脂肪瘤、纤维瘤、息肉、血管瘤、畸胎瘤等。恶性肿瘤为原发性间皮瘤和肉瘤。心包恶性肿瘤中,来自于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白血病等转移或侵袭心包的继发性恶性肿瘤占多数。心包良性肿瘤较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