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慢性肺病
在医学上并没有慢性肺病的精准定义。有很多疾病都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不同类型,给患者造成的身体损伤有很大区别。一般情况下,急性发作的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症状较为强烈,损伤较为严重,但如果能够及时得到治疗,症状大多很快可以得到控制。慢性发作的疾病,会给患者造成隐匿而持久的身体损伤,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则会诱发重大疾病的爆发。 所谓的慢性肺病,可以理解为一系列具有慢性病性质的肺部疾病统称,主要包括慢性肺炎以及与免疫系统、遗传基因、蛋白质沉积相关的肺部疾病。
-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PH),是由多种已知或未知原因引起的肺动脉压异常升高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患者早期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其最常见症状为活动后气促,其他症状包括乏力、头晕、胸痛、胸闷、心悸、黑矇、晕厥等。肺动脉高压是一类预后不良的疾病,一经诊断,通常很难治愈,且病情严重者可有生命危险。
-
肺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是指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良而使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血流通道发生狭窄而导致的一种疾病。该病可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肺动脉瓣狭窄。该病多与先天性发育异常有关,少数原因有类癌综合症、风湿热等。临床症状主要为皮肤发绀、胸痛、晕厥、劳累后心悸以及烦躁不安等。
-
肺部啰音
肺部啰音,即在进行对患者听诊呼吸音时,当空气通过含有分泌物的气管、支气管,或通过因痉挛或肿胀而狭窄的支气管时,在呼吸音的基础上,又听到一种附加的呼吸杂音,即啰音。根据啰音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干性啰音与湿性啰音两大类。干性啰音多时由于气管、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湿性啰音可以弥漫于全肺,也可以局限于肺的某一部位。
-
肺部出血
肺部出血一般是指肺部受到物理压迫,或者疾病影响而产生于一种外伤或内伤所引起的出血的现象。肺部出血可能与外伤或凝血病同时发生。动物受到创伤后,常见肺部发生出血。外伤后6小时内发展成为瘀血,24~48小时之内症状加重,完全愈合常在3~10天之内。也可能有胸部外伤的其他症状,如肋骨骨折等。
-
肺结核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症状多见咳嗽、咳痰、或痰中带血、或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具有一定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经消化道等途径传播。
-
肺癌
肺癌是指起源于呼吸上皮细胞(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症状多隐匿,以咳嗽、咳痰、咯血和消瘦等为主要表现。X线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肺部结节、肿块影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其预后较好,早期诊断不足可致使预后差。
-
肺气肿
肺气肿,即阻塞性肺气肿,是指肺部呼吸细支气管远端,包括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持续异常含量过多、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
-
肺纤维化
肺纤维化,是指正常的肺组织被损坏后由于异常修复而造成的肺部疤痕性变化,医学上将其归属为肺间质病。其病因比较复杂,与环境、药物、疾病因素等有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干咳及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最终可因呼吸衰竭导致死亡。
-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指患者主观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呼吸运动用力,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甚至发绀、呼吸辅助肌参与呼吸运动,并且可有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改变。
-
胸痛
胸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各种化学因素及物理因素刺激肋间神经感觉纤维、脊髓后根传入纤维、支配心脏及主动脉的感觉纤维、支配气管与支气管及食管的迷走神经感觉纤维,或膈神经的感觉纤维,均可引起胸痛。此外,有时某一内脏与体表某一部位同受某些脊神经后根的传入神经支配时,则来自内脏的感觉冲动到达大脑皮层后,除可产生局部疼痛外,还可出现相应体表的疼痛感觉,称之为放射性疼痛。
-
咯血
咯血,是指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咯血主要见于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也可见于二尖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出现咯血。少量咯血有时仅表现为痰中带血,大咯血时血液从口鼻涌出,常可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死亡。
-
气短
气短,又称气少,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短气、无力而浅表、急促,往往在活动时更为明显,常伴有说话无力、大汗淋漓、疲乏困倦等症状。主要由于肺脏和心脏等相关疾病引起,如肺炎、尘肺、肺纤维化、慢阻肺、胸腔积液、心功能不全、心肌梗塞、冠心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