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肌酶低是怎么回事
通常进行抽血检查心肌酶谱的异常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损伤,心肌酶低,临床意义较少。现在临床上常用的心肌酶包括:肌酸激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 急性心肌梗塞时,大部分的心肌酶会偏高,其中肌钙蛋白、肌酸激酶与其同工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危险分层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梗塞的判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心电图表现。
-
-
心肌酶谱降低低是什么原因
心肌酶谱降低并没有什么原因,心肌酶谱只有升高才有临床意义。 正常情况下,这些心肌酶谱存在于心肌细胞内,血液中的数量是非常少的。如果出现心肌酶谱的升高,说明是心肌细胞受到损伤,细胞内的酶谱才会释放到血液中,引起升高。反之,如果心肌酶谱比正常值还要低,这说明没有心肌细胞的损伤。 心肌酶谱降低并没有什么原因,实际上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不需要处理。心肌酶谱只有发生升高时,才需要进一步检查,积极治疗。
-
-
心肌梗死心肌酶
心肌酶是指一些存在于,心肌细胞类含量比较高的酶类物质,心肌细胞损伤或者坏死的时候,能够将这些物质释放入血液,使血液中的这些物质浓度显著增高,它是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既往大多数临床机构使用的,心肌酶谱通常包括肌酸激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门冬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以及同工酶等,由于特异性较差目前已经不再推荐使用。门冬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以及同工酶来作为心肌梗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指标。急性心肌梗死以后,心肌酶通常在4到6个小时以内增高,12到24小时内达到顶峰,3到4天之内心肌酶可以恢复正常。
-
-
心肌炎(心肌酶过高)
心肌炎,又称为心肌炎症,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特征是心肌组织受到炎症的影响而受损。心肌炎可以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以及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等因素引起。心肌酶是一种在心肌细胞内产生的蛋白质,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心肌受损时才会释放到血液中。当心肌细胞受损时,心肌酶的释放量会增加,因此心肌酶的水平可以作为评估心肌炎程度的指标之一。心肌酶过高通常意味着心肌细胞受损程度较严重。心肌炎可以有多种症状,包括胸痛、心悸、气短、疲劳等。有些患者可能还伴有发热、乏力、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 详情»
- 心肌酶低的症状
-
专家回答:
心肌酶低的症状有面色苍白和四肢乏力,也会出现精神不振、胸闷和气短,并且不排除有昏迷或者休克的可能性,具体的症状需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决定。 心肌酶低可能是出现了病毒性心肌炎,可以配合医生通过抗病毒联合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进行调理,在治疗期间要定时的做复查。 详细»
- 心肌酶低有什么危害
-
专家回答:
心肌酶低一般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 存在心肌酶偏低的状态,需要配合医生完善进一步的检查,要配合医生进行甲状腺彩超和甲状腺功能检查,也需要进行肝肾功能和肝肾彩超检查。需要明确引起偏低的具体原因,进行病原处针对性的调理,有助于身体恢复正常,避免情绪过度紧张。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