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体位性低血压护理措施
为了帮助患者适应体位的变化,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床头摇高,坐起训练,从30度座位开始训练,能够耐受后每次逐渐增加15度,逐步过渡到90度。 为了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部分患者可以选择性佩戴腰围,使用腹压带增加腹腔血液的回流,在病人体位变化后,需要密切观察有无低血压症状的发生。如果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等应该迅速的降低床头,并且采取平卧位、抬高下肢。
-
-
体位性低血压的处理措施
对于体位性低血压,原则上主要是以预防和病因治疗为主,必要时可以考虑给予药物治疗,一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应立即将患者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或将头部放低松解衣领,适当保温,多数患者一般可以很快恢复,如果有明显缺氧的症状可以给予吸氧,改善脑部缺氧的症状。 对发作频繁的患者,可以针灸一些穴位,必要时可以皮下注射升压的药物,应该尽量避免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因素,比如快速的起床洗热水澡,长时间卧床等,避免增加腹内压力或胸腔压力的操作,如尽量避免用力排便或者用力排尿。
-
-
体位性低血压的病因是什么
体位性低血压的病因如下: 第一,血容量不足:当发生失血脱水的时候,由于人体的循环血量下降,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第二,药物因素:如果使用扩张血管药物等,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第三,神经性因素:当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时候,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第四,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的时候中枢功能受到侵害,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如果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可到医院的内科门诊就诊,完善相关的辅助检查。
-
-
体位性低血压中医如何治疗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在变换体位为直立体位时,血压突然下降。中医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1.中药治疗:中药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血压。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当归等。2.针灸治疗:针灸可以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提高血压。常用的穴位有百会、气海、关元等。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血压。常用的手法有揉法、推法、按法等。4.食疗:食疗可以改善体质,提高血压。常用的食物有红枣、桂圆、山药等 详情»
- 体位性低血压治疗
-
专家回答:
体位性低血压可以通过合理饮食习惯进行治疗,在平时饮食上要做到荤素搭配,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铁剂以及叶酸等丰富的食物,比如桂圆、大枣、红小豆等。同时还要多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另外还要适当吃一些碱性的食物,主要是盐可以使血压上升,每天要喝足量水。 详细»
- 体位性低血压症状
-
专家回答:
体位低血压的症状有恶心、头晕、眼前发黑等,还有有部分患者会在长时间蹲坐突然起身的时候出现晕倒的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在更换体位后可以自动消失。 体位低血压平时一定要注意尽量不要久坐久蹲,多吃多吃有营养的食物,比如鱼、瘦肉、牛奶等,这些对体位低血压都有帮助。 详细»
- 直立性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
-
专家回答:
体位性低血压与直立性低血压的区别在于,体位性低血压主要因为体位改变导致患者出现血压过低,但是出现的症状是可以马上恢复的,直立性低血压是因为血容量不足,或者是其他疾病导致的血压过低的情况,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后是需要及时进行输液纠正低血压水平的。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