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兆琦 副主任医师
擅长:从事心血管临床工作十余年,对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等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心血管危急重症抢救、专长于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慢病管理,擅长于心肺功能的康复与评定,尤其是心脏疾病患者的心脏康复指导。
-
-
心肌缺血的症状
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在体力活动或运动以后,患者会出现胸闷、气短、心悸的症状,休息以后能够自行缓解。 另外,在精神紧张、劳累时,还会出现心前区胸骨后的闷痛,或压缩样疼痛。有些患者疼痛会放射到左上臂左肩部,但是,疼痛持续时间一般比较短,大概在3~5分钟左右,休息以后能够自动缓解。 患者在饱餐之后或者遇到寒冷刺激,也会出现胸痛、心悸的症状。如果平时睡觉的枕头过低,容易感到憋气、胸闷,需要高枕卧位。
-
-
心肌缺血的治疗
心肌缺血的治疗,要以改善心肌供血为主,同时要查找病因,治疗原发疾病。 心肌缺血首先要考虑冠状动脉狭窄,可以给患者使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减轻症状,常用的药物为硝酸酯类的药物,给予抗血小板以及稳定斑块的药物治疗。 引起心肌缺血原因还有很多,比如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疾病、肥厚性心肌病等,贫血也可以导致心肌缺血,要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因此,针对心肌缺血的患者,要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缺血的具体原因。
-
-
早搏心肌缺血
出现早搏的患者,也有可能会伴随有心肌缺血的症状。早搏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的一种类型,有些正常人也有可能会出现偶发的早搏。 另外,患有冠心病的患者也有可能会出现早搏。有冠心病的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在剧烈活动时或者情绪激动时有可能会出现心肌缺血,从而出现闷,心慌的症状。 进行心电图检查时有可能会出现早搏,或者出现ST段异常,出现这种情况如果频繁早搏,要应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进行治疗。除此之外,还应当应用一些硝酸酯类药物,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从而缓解心肌缺血的症状。
-
-
如何有效预防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的一种病症,以下是一些预防心肌缺血的方法:1.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等。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摄入,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2.保持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运动时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度劳累。3.控制体重:过重或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加大心肌缺血的风险。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 详情»
- 怎样预防心肌缺血?
-
专家回答:
对于患有心肌缺血疾病的患者来说,如果想要对疾病进行有效预防的话,考虑需要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还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用餐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做剧烈的身体运动,而且还要定时的用药,定期的到医院做复查,饮食要吃低油、低盐、低糖分的食物。 详细»
- 心肌缺血的治疗
-
专家回答:
你好,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很多,比如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肌缺血,还有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多种多样的心脏病,都有可能引起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不同的心脏病引起的心肌缺血症状,采取的治疗方法是不同的,比如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需要使用疏通经络血管的药物,降血脂的药物,平时要锻炼身体,注意饮食。 详细»
- 心肌缺血的原因?
-
专家回答:
您好,欢迎咨询。任何辅助检查都需要与临床结合,才有协助诊断价值。如果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缺血,可能是病理性因素,也可能是非病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常见有: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瓣膜病等。非病理性因素,多见于年轻人及交感神经兴奋等情况。需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判断。 详细»
-
- 高凌宇 副主任医师 洛阳市吉利区人民医院 内科
- 心肌缺血的症状
-
专家回答:
现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会有慢性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引起冠状动脉硬化狭窄,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因此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心肌缺血的症状主要有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有时大汗。饱餐、寒冷、饮酒后也会出现胸痛、胸闷。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咽喉痛及烧灼感、紧缩感,牙痛等。症状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及时到医院进一步诊断治疗。 详细»
-
- 刘丽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