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中风后遗症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疾病 > 中医内科 > 中风后遗症 > 保健
中风后遗症的保健

后遗症的发生可能与脑卒中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干预有关,预防脑卒中后遗症重点在于脑卒中发病的预防。

1、防治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应定期监测血压,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减少膳食的脂肪含量,减轻体重,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戒烟,减少饮酒,保持乐观心态和提高抗应激能力。如已存在高血压,应长期坚持口服降压药物的治疗。

2、防治心脏病

心房颤动、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均为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其中以心房颤动(包括阵发性心房颤动)最为重要。心脏病常引起脑栓塞,预防措施主要是应用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如患有心脏病,应根据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3、防治糖尿病

高血糖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的1.8~6倍,且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肥胖、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等的发生率均高于相应的非糖尿病患者群。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合理饮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应用药物治疗,积极控制血糖水平。

4、防治血脂异常

高胆固醇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防治血脂异常应强调以控制饮食及体育锻炼为主,辅以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血脂。

5、戒烟

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可以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及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等。吸烟是缺血性脑卒中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确切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吸烟者应该戒烟,所有人都应避免被动吸烟。

6、限酒

许多研究表明,少量饮酒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而过量饮酒则增加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饮酒量越大风险越高。因此,应适度饮酒,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应超过25克,女性减半。对于不饮酒者不提倡采用少量饮酒的方式预防缺血性卒中。

7、控制体重

目前认为男性腰围大于臀围和女性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增高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肥胖易导致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有关。因此,肥胖和超重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合理的饮食,适当减轻体重。

8、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及颈部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对存在以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应该积极进行治疗。

9、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2~3倍。对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者,应积极进行治疗。

10、适度的体育锻炼和合理膳食

规律、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还可通过对血压、血糖和体重的控制而起到预防脑卒中的作用。过多摄入脂肪、胆固醇以及食盐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食物的种类单调也是造成营养素摄入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提倡饮食种类多样化,减少饱和脂肪(<总热量的10%)和胆固醇(<300mg/d)的摄入量,每日钠盐摄入应少于6g。

11、积极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TIA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症状一般不超过1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且检查没有发现有脑组织损伤的情况。TIA患者早期发生卒中的风险很高,发病7天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4%~10%,发病90天内发生率为10%~20%(平均11%)。发作间隔时间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延长、临床症状逐渐加重的进展性TIA是即将发展为脑梗死的强烈预警信号。因此,应积极对TIA进行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