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感染、防止颅高压危象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主要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具体治疗取决于患者的病情轻重。免疫缺陷和抑制的患者需要对基础疾病(艾滋病、肿瘤等)进行治疗,出现颅高压危象时需要及时抢救。
对症治疗
1、镇痛止吐
头痛、呕吐严重者可给予镇痛止吐药。
2、降低颅内压
通过甘露醇等药物静脉滴注进行脱水,降低颅压,预防脑疝。颅压不易控制的患者,可采取腰椎穿刺术、侧脑室外引流或脑室腹腔内引流术帮助控制颅压。
3、纠正电解质紊乱
本病患者容易发生顽固性低血钾症,应密切检测血钾,及时补充钾离子。
4、支持治疗
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可静脉输注脂肪乳、新鲜血浆或全血。免疫功能低下者,可给予免疫增强剂治疗。急性期治疗
颅高压危象的急救措施如下:
1、卧床,抬高头部约15°-30°。
2、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应考虑气管切开。
3、药物脱水,降低颅内压。
4、呕吐严重者予止吐药物,暂停进食,并通过静脉给予液体和营养支持。
一般治疗
本病病程较长,病情较重,机体慢性消耗大,应注意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
药物治疗
1、抗真菌药
(1)多烯类药物,如两性霉素B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能与隐球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使细胞通透性增加,细胞内容物外渗,最终导致隐球菌死亡。两性霉素B脂质体较两性霉素B的肾毒性和其他不良反应更小,通常静脉滴注给药。
(2)5-氟胞嘧啶在脑脊液中的浓度高,能抑制隐球菌内DNA合成而达到杀菌作用,常与两性霉素B联合使用,通常口服给药。
(3)三唑类药物,如氟康唑、代立康唑、伊曲康唑能通过与隐球菌细胞膜结合,使细胞内容物外渗、细胞溶解死亡。氟康唑和代立康唑在脑脊液中的浓度较高,氟康唑还可以用于维持治疗期,通常口服给药。
2、脱水药
颅内压升高时,可使用脱水药降低颅内压,常用药物有甘露醇、呋塞米。
手术治疗
颅内压较高、不易控制的患者,可采取手术方式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压。常用的手术方法为:
1、腰椎穿刺引流
(1)手术场景:患者弯曲侧卧床上,双手抱膝。医生对穿刺局部进行消毒,浸润麻醉,之后穿刺一定深度并取得脑脊液。结束后,拔出穿刺针,压迫穿刺处1-2分钟,穿刺部位用消毒纱布块固定。
(2)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需去枕平卧4-6小时,预防术后头痛。
2、侧脑室外引流
(1)手术场景:患者麻醉后,先在颅骨钻孔并刺破硬膜,并将带探针的脑室导管经硬膜的开口插入一定深度,之后拔去探针,将导管远端与引流管连接,导出引流管,导管末端连接压力转换器和引流系统。最后缝合切口并用无菌敷料包扎。
(2)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须注意引流管和切口的护理,预防感染、出血、脑脊液外漏。
3、脑室腹腔内引流术
(1)手术场景:患者仰卧,全身麻醉或头部局部浸润麻醉加腹部硬膜外阻滞麻醉,并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先在患者右耳后上方做一弧形切口,深达骨膜后用颅钻钻孔,直到看到硬脑膜。再在耳后乳突下方切一2厘米大小的切口,经皮下深层组织分离到锁骨下至右上腹剑突下,形成皮下隧道并将导管穿过。之后在腹部切5厘米长的切口,将引出的导管固定在肝脏膈面。最后缝合切口并用无菌敷料包扎。手术使得脑脊液能从脑部被泵出,经皮下隧道到腹膜腔被吸收。
(2)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须注意分流管和切口的护理,预防感染、分流过度及消化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