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短肠综合征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疾病 > 胃肠外科 > 短肠综合征 > 治疗
短肠综合征的治疗

治疗原则

短肠综合征根据分期的不同,治疗措施也不同,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补充营养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及防止营养不良并发症,一般分为3个阶段。

1、急性反应期病人有大量腹泻,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应在严密监护下静脉补充液体与电解质。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开始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同时给予抑制肠蠕动药物,减少腹泻次数。针对高胃酸分泌可给予H2受体拮抗剂。可给予少量低渗肠内营养,促进肠管代偿。这一阶段需要2个月的时间。

2、功能代偿期随着腹泻次数和量的减少,逐渐增加经口的摄食量,但应谨慎缓慢进行。营养与液体量不足的部分仍需从肠外加以补充,逐渐将所需热量、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与液体量由肠外供给改为肠内供给。口服饮食必须根据残留小肠与结肠的长度部位与功能情况加以调整使之个体化。这一阶段从术后2个月至代偿完全一般需经过1-2年。

3、恢复期腹泻基本控制,代谢和营养状况趋于稳定。大多数短肠综合征病人2年后能得以代偿。幼儿、青少年病人的代偿能力较年龄大者为好。超过2年以上,残存肠管的功能改善不会超过第二期的5%-10%。病人若仍不能达到维持正常代谢的要求,则将考虑长期甚至终身应用肠外营养支持或特殊的肠内营养。

药物治疗

1、延缓肠内容物通过的药物

(1)洛哌丁胺通过与肠道阿片类受体结合,降低肠道环形肌和纵行肌的张力,从而发挥止泻作用;也可以减少胃酸、胆汁和胰液的分泌,从而减少消化液量;还可以通过增加肛门括约肌的张力,降低严重腹泻的短肠综合征患者大便失禁的发生率;此外,由于洛哌丁胺不能通过血脑屏障,不具备其他止泻药的中枢性作用,较其他药物更为安全。

(2)复方苯乙哌啶也通过与阿片类受体结合从而减缓肠道蠕动,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导致的腹泻。但该药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并具有意识混乱、嗜睡、谵妄和头晕等中枢不良反应。相比于复方苯乙哌啶,洛哌丁胺的不良反应较少且价格便宜,因此洛哌丁胺是目前控制短肠综合征患者腹泻的首选用药。

2、减少胃肠道分泌药物质子泵抑制剂(PPIs)和组胺受体拮抗剂可以减少短肠综合征患者消化液丢失,PPIs比组胺受体拮抗剂更有效。奥曲肽可以有效抑制全消化道多种消化液的分泌,可皮下注射或者静脉使用。

手术治疗

治疗短肠综合征的外科手术方法可分为2大类:1、减缓肠道运行的技术

(1)小肠肠段倒置术:将一段小肠倒置吻合使倒置的肠管呈逆蠕动,能减慢肠运输和改变肌电活动,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2)结肠间置术:利用结肠蠕动缓慢且肠段蠕动冲击少见的特点,将结肠间置于空肠或回肠间,延长肠运输时间。

(3)小肠瓣或括约肌再造术广泛切除小肠同时又切除了回盲部的病人预后极差,本术式主要为此类病例所设计。

2、增加肠表面积的手术

(1)肠变细增长技术:将一段小肠,沿长轴切开一分为二,并注意将肠系膜血管分开,以保持各自的血供,分别缝合成为两个细的肠管,其直径为原肠管的一半长度。该手术方式适合肠段扩张的病人特别是患儿,但有潜在的并发症如吻合处多发粘连及狭窄。

(2)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最理想和最有效的方法,其适应于需要永久依赖全肠外营养的患者。但由于较高的死亡率以及排斥反应等并发症,便其尚不能在临床广泛开展。

疾病专区 更多»
胃病

胃病是发生在胃部的一系列疾病统称,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种类。胃病给患者带来影响可轻可重,有部分患者仅会在饮食不当、身体素质较差、休息不良的时候表现出胃...

腹泻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指患者排便次数过多、粪便质量较差的临床表现。一般情况下,患者每日排便超过三次,每日排便量超过200克即可视为腹泻。在人体体...

大便

大便是人体最主要的代谢产物,其中含有大量的食物残渣、代谢产生的废物以及多种毒素物质。正常情况下,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排出的大便质量应该在2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