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仅依靠临床表现不能确诊,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有效辅助检查手段。还可通过胃镜检查查看胃部情况,为后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胃炎、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
诊断依据
1、症状
反复发作的餐后恶心、呕吐、腹痛和腹胀,腹痛发作与体位相关。
2、体格检查
腹部视诊顺向蠕动及逆蠕动,触诊可有上腹部轻压痛。
3、影像学检查
可见十二指肠第一段和第二段扩张,伴或不伴有胃扩张。食物通过胃肠道延长4小时~6小时。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小于22°~25°。
鉴别诊断
1、胃炎
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病变,临床常见。其患病率一般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中年以上更为常见。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或有程度不等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中上腹不适或疼痛、餐后饱胀、食欲缺乏、泛酸、恶心等。胃镜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手段。
2、胃下垂
是由于膈肌悬力不足,支撑内脏器官韧带松弛,或腹内压降低,腹肌松弛,导致站立时,胃大弯抵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到髂嵴联线以下。胃下垂常伴有十二指肠球部位置的改变,X线、胃肠钡餐造影可以鉴别。
3、功能性消化不良
又称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鉴别。
基于发病情况分类:
1、急性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较少见,其发生多与创伤、躯干石膏固定、牵引、卧于过度伸展的支架之上有关。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频繁呕吐、胃扩张、胃肠蠕动波及振水音等。目前,已报道的急性并发症包括急性胃扩张、肠坏死、十二指肠穿孔、上消化道大出血、门静脉血栓和门静脉积气。
2、慢性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呈间歇性反复发作,主要表现为进食后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含有胆汁及所进食物,呕吐后腹痛症状减轻或消失。患者腹痛发作与体位有关,侧卧位、俯卧位、胸膝位及前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