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腹痛病史及相应的症状、体征,继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诊断通常并不困难,可以进一步通过相应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腹部X线平片、腹腔穿刺等检查明确发病原因及病情程度。在诊断过程中,需排除原发性腹膜炎、心肺疾病等。
诊断依据
1、病史
因病因不同,故病史各异。应仔细询问发病情况和时间,如是突发性还是渐进性,腹痛起始部位、性质、程度、有无放射痛和转移性痛及腹部外伤史、手术史,详问既往史和月经史。
2、症状
(1)腹部症状:腹痛是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常为首发症状。多数较剧烈,常为突然发生,疼痛持续存在,甚至进行性加重。
(2)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是常见的早期症状;晚期麻由于肠麻痹发生持续性呕吐,且伴腹胀、食欲缺乏。
(3)全身症状:体温升高、心率增快、呼吸频率增加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严重者高热、大汗、呼吸急促,晚期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神志不清。
3、体征
腹式呼吸运动减弱,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以原发部位体征最为明显。消化液对腹膜的化学刺激可引起强烈的肌紧张,呈板状腹。消化道穿孔,肝浊音界会缩小或消失。若腹腔内存在大量积液,会出现移动性浊音。若机械性肠梗阻,肠鸣音会出现亢进。除此种情况外,腹膜炎患者大多为肠动减弱,出现肠麻痹时肠鸣音可完全消失。
4、辅助检查
(1)X线平片:平片显示膈下游离气体提示胃肠道穿孔,显示巨大孤立肠袢提示绞窄性肠梗阻,显示气胀肠袢和液气平面提示肠梗阻,显示小肠普遍胀气提示存在肠麻痹。
(2)腹部超声检查:确定有无胆石症,胆囊、胰腺是否肿大,轮廓是否清晰,消化道穿孔或内脏破裂时,常可见腹腔积液,肠梗阻时,可见扩张的肠袢和肠道积液。
(3)诊断性腹腔穿刺:穿刺抽出不凝血,提示肝脾等实质脏器或血管破裂。抽出气体及胃肠内容物,提示消化道穿孔。
鉴别诊断
1、内科疾病
内科疾病如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可有炎性渗出,实际上也有急性腹膜炎存在,但无手术指征,不属于外科治疗范围,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其他辅助检查全面鉴别。另还有些内科肠道疾病,如肠伤寒、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非特异性小肠炎等,其中有些患者有服用皮质激素的历史,本身即可发生穿孔合并症。但不少此类患者,久病卧床体质衰弱,穿孔前可能已有全身症状及不规则的腹痛,一旦发生穿孔,患者反应很差,并无突发症状,鉴别是否发生穿孔十分困难,应严密观察病情的发展,特别注意肠蠕动音有无消失,并可借助腹腔穿刺以明确诊断。
2、原发性腹膜炎
原发性腹膜炎多见于患有严重慢性病的3~9岁儿童,女孩稍多,成人少见。主要症状是发病前可能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腹痛伴高热,腹痛部位开始固定,很快蔓延至全腹。也有广泛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腹腔穿刺对诊断很有帮助。腹腔穿刺液混浊无臭味,镜检有大量白细胞,染色发现阳性球菌,是原发性腹膜渗出液的特点。可以此进行鉴别。
3、腹膜后血肿或感染
脊柱或骨盆骨折、肾创伤等可并发腹膜后血肿,腹膜后感染如肾周围感染、腹膜后阑尾炎,化脓性淋巴结炎以及血肿继发感染等均可产生腹痛、腹膜刺激征以及肠淤张。X线平片可显示腰大肌阴影模糊、肾周围有肠外积气等有意义的影像,CT更有助于诊断。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外伤患者,已证实有腹膜后血肿,如何排除腹腔内脏器损伤所引起的急性腹膜炎常有一定困难,需密切观察,必要时做腹腔穿刺鉴别。
4、心肺疾病
心绞痛、胸膜炎或肺炎引起的腹痛属神经反射,性质表现于一侧而非全腹,一般无胃肠道症状,腹肌紧张不明显,肠鸣音正常,心肺检查常有阳性发现。可以此进行鉴别。
1、基于病变范围分类
(1)局限性腹膜炎:腹膜炎局限于病灶区域或腹腔的某一部分,炎症被大网膜和肠曲包裹形成局部脓肿,如阑尾周围脓肿、膈下脓肿、盆腔脓肿等。
(2)弥漫性腹膜炎:炎症范围广泛而无明显界限,临床症状较重,若治疗不及时可造成严重后果。
2、基于炎症性质分类
(1)化学性腹膜炎:见于溃疡穿孔、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等,此时腹腔渗液中无细菌繁殖。
(2)细菌性腹膜炎:腹膜炎是由细菌及其产生之毒素的刺激引起的。如空腔脏器穿孔8小时后多菌种的细菌繁殖化脓,产生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