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小肠溃疡病因迄今尚未明确,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感染、创伤、营养不良和激素分泌紊乱都曾被考虑为发病原因,但尚无定论。目前认为原发性小肠溃疡绝大多数患者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小肠壁局部缺血所致。这可能与长期服用非甾体类固醇药物或肠溶性氯化钾片、炎症、风湿免疫因素、血管疾病、感染等有关。
基本病因
1、长期服用非甾体类固醇药物、肠溶性氯化钾片或噻嗪类利尿药
(1)非甾体类固醇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肠黏膜完整性下降、通透性增加,引起某些致病因素如致病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毒素及胆酸得以进入肠黏膜,从而导致溃疡形成。
(2)肠溶性氯化钾片口服后在小肠某段中迅速被溶解,以高浓度吸收,使肠血管和肠系膜血管痉挛,肠壁供血不足,引起环腔性缺血、坏死和溃疡。
2、炎症
少数原发性小肠溃疡患者在狭窄肠段行切除吻合术后易再发狭窄,与克罗恩病相类似,但其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其病史均不支持克罗恩病的诊断,这提示炎症因素可能在原发性小肠溃疡的的发病中起了作用。
3、风湿免疫因素
部分原发性小肠溃疡患者除了存在肠道表现外还有全身的表现,比如阿弗他溃疡、雷诺现象等,且类固醇激素皮质治疗部分原发性小肠溃疡患者疗效较好,这都提示风湿免疫因素可能在原发性小肠溃疡的发病中起了作用。
4、血管疾病
有研究发现,原发性小肠溃疡多伴发存在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推测原发性小肠溃疡的发病可能与血管疾病相关。
5、感染
有研究发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等免疫缺陷患者容易出现巨细胞病毒、致病菌或病毒感染从而导致小肠溃疡,推测原发性小肠溃疡的发病可能与感染相关,但目前尚未发现原发性小肠溃疡存在明确的感染证据。
危险因素
1、50岁以上人群发生原发性小肠溃疡的风险比其他年龄段人群大。
2、长期服用非甾体类固醇药物或肠溶性氯化钾片。
3、身患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容易导致血管硬化、肠供血不足,可使原发性小肠溃疡发病风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