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如果患者有胃部不适症状,包括上腹痛、上腹胀、反酸、烧心、嗳气等症状,行胃镜检查提示有胃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改变。同时有胃黏膜萎缩的表现,而没有胃黏膜糜烂、溃疡等症状,这种情况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部良性疾病,通过应用抑酸药、胃黏膜保护药及增强胃动力等药物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及情绪状态以后,胃部不适症状即可逐渐缓解。
观看语音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具有起病隐匿、病程长、症状无特异性且难以治愈的特点。慢性萎缩性胃炎常伴假幽门腺化生和肠上皮化生(以下简称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阶段等癌前病变,1978年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癌前状态。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型
一类是完全性肠化生,一类是不完全性肠化生。完全性肠化生又称为“小肠型”肠化生,此类肠化生组织形态类似小肠形态;不完全性肠化生又称为“大肠型”肠化生,此类肠化生组织形态类似大肠形态,研究发现大肠型肠化生癌变的风险较高。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因素
1、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分泌毒力因子主要包括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硫氧还蛋白、空泡毒素等,而引起细胞炎症的主要原因为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的刺激,硫氧还蛋白保护幽门螺杆菌体免受来自宿主细胞的应激损伤,为菌体的生存提供有利条件。
2、胆汁酸反流:长期胆汁酸反流同样也被认为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发病因素之一,胆汁酸不仅可溶解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脂质,还能改变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及细胞钠一氢交换,导致细胞内DNA损伤,还可以促使H+逆向弥散,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刺激胃酸分泌,进一步加重炎性反应。
3、饮食习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同样对幽门螺杆菌伴肠化的发生联系密切,特别是腌腊熏制食品、蜜饯类食品中的亚硝胺含量明显高于天然食物,人们通过饮食摄入该类食物可导致外源性亚硝胺增多,造成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异常生理状态,加重了半肠化的发生率。
观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