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手术库
检查库
内科
呼吸内科 心血管内科 神经内科 消化内科 内分泌科 风湿免疫科 肾内科 风湿免疫科 普内科
外科
神经外科 心胸外科 乳腺外科 泌尿外科 肝胆外科 胃肠外科 肛肠外科 胃肠外科 骨外科 外伤科 整形烧伤科 普外科
男女老幼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男科 儿科 小儿科 新生儿科 生殖健康 整形美容科
皮肤性病科
皮肤病科 性病科
五官科
眼科 耳鼻咽喉科 口腔科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科 心理咨询科 成瘾医学科
肿瘤科 感染科 肝病科 急诊科 中医科 体检保健科 营养科 疼痛专科 非临床科室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您的位置: 首页 > 找疾病 > 消化内科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 治疗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避免接触过敏原,抑制变态反应,达到缓解症状、清除病变的目的。目前对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尚无特效治疗。对于有食物过敏因素的患者,可考虑从饮食中剔除过敏食物。饮食治疗对儿童效果较好,尤其是黏膜层病变型患者,而在成年患者常不理想。对用激素治疗效果不好或有应用激素禁忌证的患者,可应用要素饮食,要素饮食尤其适用于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引起的生长发育迟缓。必要时可用胃肠外营养。

一般治疗

应尽量避免引起过敏的食物。对于确定的或可疑的过敏食物或药物,应立即停止食用。没有食物和药物过敏史者,可采取序贯法逐个排除可能引起致敏的食物,诸如牛奶(特别在儿童)、蛋类、肉类、海虾、麦胶制品以及敏感的药物。许多患者在从饮食中排除有关致病食物或药物后,腹部疼痛和腹泻迅速改善,特别是以黏膜病变为主的患者,效果更明显。

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能够抑制抗原抗体反应,对本病有良效。可以选择布地奈德、泼尼松等,布地奈德不良反应较少。效果不佳时亦可选用或联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

2、抗过敏药物

(1)抑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5作用的抗过敏剂,例如甲磺司特和抗白细胞介素5单克隆抗体,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色甘酸二钠可防止组胺释放而发挥抗过敏作用,合并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丁苯哌丁醇等)亦可收到一定效果。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副作用较为严重者可改用色甘酸钠治疗。

3、其他

肥大细胞稳定剂酮替酚以及白三烯受体拮抗药孟鲁司特能取得临床缓解,达到外周血嗜酸细胞水平恢复正常和胃肠道嗜酸细胞浸润消失的效果。

手术治疗

病变局限在肌层的患者,常有幽门梗阻或小肠梗阻,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行胃次全切除或肠段切除或胃肠吻合术,但远期效果不佳。如不使用糖皮质激素,即使作胃肠道局部切除,仍有可能复发。术后如仍有症状或嗜酸粒细胞升高者,尚可应用小剂量强的松,维持治疗一段时间。

中医治疗

中医药对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主要干预手段有药物治疗、针灸疗法等,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配合饮食调节、心理疏导等方法综合调治。治疗过程中,应当审证求因,辨证施治。对于病程反复者,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可守方治疗。

1、辨证论治

(1)寒湿泄泻证

①症状:泻下清稀,甚至如水样,有时如鹜溏。腹泻肠鸣,胸闷食少。或兼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②治则: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③方药:藿香正气散。

(2)湿热泄泻证

①症状:腹痛即泻,泻下急迫。势如水注,或泻而不爽。便色黄褐而臭。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肛门灼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②治则:清热利湿。

③方药:葛根芩连汤。

(3)暑湿泄泻证

①夏季盛暑之时,腹痛泄泻,泻下如水,暴急量多。粪色黄褐。发热心烦,胸闷脘痞,犯恶纳呆,自汗面垢,口渴尿赤。舌质红,苔黄厚而腻,脉濡数。

②治则:清暑化湿。

③方药:黄连香薷饮。

(4)食滞肠胃证

①症状:腹痛肠鸣,泻后痛减,泻下粪便臭如败卵,夹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大。

②治则:消食导滞。

③方药:保和丸。

(5)肝气乘脾证

①症状:肠鸣攻痛,腹痛即泻,泻后痛缓,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而诱发。平素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矢气频作。舌苔薄白或薄腻,脉细弦。

②治则:抑肝扶脾。

③方药:痛泻药方。

(6)脾胃虚弱证

①症状:大便时溏时泻,反复发作。稍有饮食不慎,大便次数即增多,夹见水谷不化,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少华,肢倦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②治则:健脾益胃。

③方药:参苓白术散。

(7)肾阳虚衰证

①症状:每于黎明之前,脐腹作痛,继则肠鸣而泻,完谷不化,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腹部喜暖,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②治则: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③方药:四神丸。

2、针灸治疗

(1)常规针刺:中脘、天枢、神阙、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

(2)穴位注射:取天枢、上巨虚,用黄连素注射液或维生素B1、维生素B12注射液进行注射。

(3)耳穴:取大肠、小肠、腹、胃、脾、神门等耳穴进行耳豆治疗。

(4)艾灸:可选择腹部的中脘、天枢、神阙、关元、上巨虚、三阴交,背部的脾俞、胃俞、肝俞、大肠俞、小肠俞、肾俞等穴位,进行艾灸,每日一次,腹背交替。

3、中药灌肠

中药水煎后用药液保留灌肠。

4、脐疗

取五倍子适量,研末,用食醋调成膏状敷脐,以伤湿止痛膏固定。2-3日一换。适用于久泻。

以上中医疗法均需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和针灸。

相关解析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主要是由于不明原因的过敏导致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而出现的临床症状,所以说在治疗方面主要是抗过敏治疗,首先应该让患者脱离过敏原,然后再给予相应的抗过敏药物治疗,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有扑尔敏,氯雷他定,甚至一些激素类的药物。

观看问答
疾病专区 更多»
胃病

胃病是发生在胃部的一系列疾病统称,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种类。胃病给患者带来影响可轻可重,有部分患者仅会在饮食不当、身体素质较差、休息不良的时候表现出胃...

富贵病

富贵病原本是一种俗称,但是现代医学发现,这些富贵病具有某些相同的特质,因此这种疾病也逐渐被划分为现代疾病的范围内,其正规的医疗名称为现代文明病。社会发...

腹泻

腹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指患者排便次数过多、粪便质量较差的临床表现。一般情况下,患者每日排便超过三次,每日排便量超过200克即可视为腹泻。在人体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