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按急救处理原则,在改善呼吸、循环功能的基础上,积极治疗血气胸。限制静脉输液量以防止肺水肿或肺水肿加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患者能安全度过危险期,肺部病变常能吸收痊愈。肺爆震伤后24-48小时内对患者忌作加压辅助呼吸,因为加压呼吸不但加重肺泡损伤,而且加压的气体容易经肺泡和毛细血管破裂处进入肺静脉而引起致死性的空气栓塞。基于同样原因,肺爆震伤合并腹腔脏器受伤必须紧急施行手术治疗时,也应避免采用气管插管和吸入麻醉。
对症治疗
1、液体复苏
肺爆震伤多合并有烧伤、出血等复合性损伤,往往会因血流动力学不稳而需要大量补液,液体复苏至关重要。
2、氧疗
通过氧疗使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以维持生命所需的基本氧供,有助于生存率的改善。
3、机械通气
肺爆震伤患者的并发症是气体栓塞和气胸,在机械通气时,应使用低潮气量、低PEEP、低吸气压、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保护性通气策略,既能保证基本潮气量、利于间质水肿的吸收、预防肺泡委陷、改善氧合,又可防止过大的潮气量和高PEEP压力下导致的肺泡、气胸和纵膈气胸。
药物治疗
1、地塞米松
(1)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地塞米松通过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抑制核因子κB的活性,从而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发挥控制炎症“总开关”的作用。
(2)地塞米松还可诱导炎症细胞的凋亡进一步发挥抗炎作用。
(3)地塞米松在急性肺损伤早期结算开始使用,可以抑制纤维原细胞生长及胶质沉积,从而预防后期发生的肺纤维化,具有肺保护作用。
2、氨溴索
氨溴索是一种常用的黏液溶解剂,大剂量使用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及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的生成,从而发挥抗炎、抗氧化的作用,改善氧合;可促进Ⅱ型肺泡上皮合成和释放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改善肺的换气功能,降低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及机械通气时间。
使用大剂量氨溴索治疗因创伤所致的肺损伤,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2、山莨菪碱
可缓解平滑肌痉挛、改善肺通气,大剂量山莨菪碱能提高小动脉的自发运动,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回流,减少创伤引起的肺水肿,减少住院天数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4、乌司他丁
是从人尿中提取、纯化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多种炎症介质和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强体内氧自由基的清除功能,稳定溶酶体膜,抑制炎症细胞的趋化、聚集和激活,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5、西维来司钠
西维来司钠是弹性蛋白酶抑制剂,能改善ALI的呼吸功能。有研究表明,西维来司钠在肺爆震伤早期即可明显抑制血浆中TNF-α,IL-6、IL-8的表达水平,减少炎症介质释放,减少炎症浸润,减轻爆震伤早期肺损伤。
6、间充质干细胞
具有全能干细胞的特点,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在急性损伤时可迁移至损伤部位并分化替代损伤细胞,可抑制T细胞激活与增殖,抑制抗原递呈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B细胞的活性,增加抗炎因子IL-10的产生,抑制IL-6、TNF-α等促炎因子的表达,控制炎症反应,还可分泌生长因子如角化细胞生长因子、血管生长因子Ⅰ、肝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促进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增生、维持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的完整性,从而发挥对肺组织的保护修复作用,但该药的治疗目前仍处在实验阶段,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手术治疗
1、胸腔闭式引流术
临床怀疑或确诊发生气胸或血胸时,需立刻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减少胸腔内压力。将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妥善固定于床旁,留出足够的长度,以免患者翻身或是活动不慎将引流装置碰到或是牵拉。
2、气管切开术
若有严重的上呼吸道阻塞或窒息萎陷,应做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减轻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