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脊柱结核治疗的目的是,彻底清除病灶、解除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脊柱畸形。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是脊柱结核治愈的关键,必须贯穿整个治疗过程。除药物治疗外,全身支持治疗、局部制动也是非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过程中如出现血沉下降或趋向稳定、体温逐步平稳、全身状况好转、症状缓解及影像学显示病灶逐步减小则判定治疗有效,可继续保守治疗。
一般治疗
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2、合理加强营养。
3、呼吸新鲜空气。
药物治疗
有效的药物治疗是杀灭结核杆菌、治愈脊柱结核的根本措施。绝大多数脊柱结核采用全身营养支持和合理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治愈。
1、用药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2、常用药物目前常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为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主张联合用药,异烟肼与利福平为首选药物。在原发耐药率较低的地区,强化期可三药联用;在原发耐药率较高的地区,强化期应四药联用。
3、注意事项抗结核药物的主要副作用为肝损害、神经毒性、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肾损害等,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并同时服用保肝等药物。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儿童需慎用乙胺丁醇及链霉素。
4、停药标准
(1)全身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良好;
(2)局部症状消失,无疼痛,窦道闭合;
(3)3次血沉均正常;影像学表现脓肿缩小乃至消失,或已经钙化;
(4)无死骨,病灶边缘轮廓清晰;
(5)起床活动已1年,仍能保持上述4项指标。
手术治疗
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主要由病灶清除和脊柱功能重建两部分组成。结核病灶的彻底清除是控制感染的关键。由于脊柱结核大多位于椎体及椎间隙,所以前路手术更容易彻底的清除病灶,附件结核则从后路更容易清除病灶。脊柱功能的重建是通过植骨或结合使用内固定实现。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应综合分析病人病变部位、病变程度、体质、年龄、经济能力等因素,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最佳手术方案。手术适应症包括以下几点:1、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病变仍有进展;2、病灶内有较大的寒性脓肿;3、窦道经久不愈;4、骨质破坏严重,脊柱不稳定;5、出现脊髓和马尾神经受压迫症状或截瘫;6、严重后突畸形。
其他治疗
1、矫形治疗应用躯干支具、石膏背心、石膏床等,限制脊柱活动,减轻疼痛,预防、矫正畸形以利病灶修复。
2、脓肿穿刺或引流适用于脓肿较大者,可局部注入抗结核药物加强局部治疗。
脊柱结核大多数是不太好治的这种疾病,可能和自身免疫力低下有关系,而且特别顽固,如果有病变的情况更是难以治疗,最好到医院做诊断。脊柱结核有可能会伴随着局部出现红肿或疼痛,也会伴随着发烧等不良表现,要及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也可以到医院通过静脉注射给予药品。
观看问答脊柱结核手术后有哪些后遗症?从最严重的的开始讲,脊柱结核最严重的并发症的就是瘫痪,瘫痪之后再去补救,补救引起的神经功能的损害,神经细胞的死亡。有些情况下是不能够逆转的,这种情况下它会产生神经的后遗症,这就是所以受影响的区域,肢体麻木、乏力、活动比较困难的原因。另外一个就是骨骼所产生的后遗症,骨骼后遗症主要是因为细菌破坏引起的,通俗一点就是原装的骨头全部吃光,我们有可能用一个替代品,用钛网或钛笼做型号支撑,填补原来骨头的缺失,但是后装的骨头完全没有原装的那么好,有可能还会引起钛网松动下沉,或者部位成角畸形、驼背这样一些后遗症。
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