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则
不管年龄大小,动脉导管未闭患者都需要手术或心导管关闭。对于小动脉导管未闭,关闭动脉导管未闭在于预防动脉内膜炎及其他晚期并发症。对于中到大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关闭导管是为了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或)防止发生肺血管病变。一旦诊断为中至大的动脉导管未闭,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适当地药物治疗后,不应过分推迟关闭动脉导管时间。急性期治疗
1、如出现呛咳、气促、呼吸困难,应及时行机械辅助通气。
2、如出现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应及时抗心力衰竭治疗。
药物治疗
1、吲哚美辛
未闭的动脉导管分流较大时,可致心脏扩大、特发性呼吸困难、肺水肿或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此时除内科积极抗心力衰竭治疗外,可试用吲哚美辛(消炎痛)关闭动脉导管。该药物对1000g以下的早产儿效果不佳。口服吲哚美辛时偶尔出现肠穿孔。有坏死性小肠炎、胃肠道或其他部位出血及高胆红素血症(未结合胆红素≥171μmol/L)、氮质血症(尿素氮≥8.9μmol/L)与肌酐血症(血清肌酐≥106μmo/L)者均应禁止应用。
2、前列腺素E2
在部分特殊的先天性心脏疾病病例中,如完全性大血管转位、肺动脉闭锁、三尖瓣闭锁严重的肺动脉狭窄等,患者依赖未关闭的动脉导管为血流提供通道,以维持生命,此时不能急于关闭未闭的动脉导管,反而应该维持开放,可选择应用前列腺素E2或放置支架以维持动脉导管开放。
手术治疗
1、适应症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感染性动脉内膜炎者,在感染控制3个月后即可施行手术治疗。若感染无法控制,手术结扎或切断动脉导管,然后应用抗生素,可视为治疗感染性动脉内膜炎方法之一。
2、操作方法
经第4肋间,采用胸膜外途径剥离壁层胸膜,显露分离动脉导管,避开喉返神经,游离导管并阻断,观察下肢动脉有创血压变化,结扎动脉导管。
其他治疗
介入治疗:
1、术前准备
如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必要时配血备用。准备必要的抢救药物、监护及急救设备,签署知情同意书。
2、适应证
(1)选择性手术年龄
1-6岁。
(2)Amplatzer法适应证
单独存在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未闭最窄直径≥2.0mm,年龄通常≥6个月,体重≥4kg。
(3)可控弹簧栓子法的适应证
动脉导管未闭最窄直径≤2.0mm可用。
3、禁忌证
(1)动脉导管未闭依赖性先天性心脏病。
(2)重度肺动脉高压并已致右向左分流。
(3)败血症,术前一个月内患有重症感染。
(4)窗型动脉导管未闭禁用弹簧圈法。
4、操作方法
(1)Amplatzer法
X线透视下沿导丝将输送鞘管、Amplatzer封堵器送入降主动脉,将封堵器嵌于动脉导管未闭内,并从传送导管内注入对比剂观察或者需从对侧股动脉穿刺,行主动脉造影。
(2)弹簧圈法
①经股静脉顺行法:经股静脉送入端孔导管至肺动脉,将加硬导丝送至降主动脉,在X线透视下沿导丝将输送鞘管送入降主动脉,将弹簧圈送入降主动脉,置于主动脉侧及肺动脉侧,行重复主动脉弓降部造影。
②经股动脉逆行法:穿刺股动脉,插入端孔导管至降主动脉,经动脉导管送入肺动脉,交换输送鞘管,将弹簧圈经送入肺动脉,置于动脉导管的肺动脉侧及主动脉侧,行重复主动脉弓降部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