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软骨肉瘤的诊断与分期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血液常规、X线片、CT、MRI、放射性核素扫描、组织病理学活检等检查结果。组织病理学活检是明确诊断的必要检查。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排除能够引起相似临床表现的疾病,如内生软骨瘤、软骨母细胞瘤等。
鉴别诊断
1、内生软骨瘤内生软骨瘤好发于短管骨,常多发,骨皮质膨胀变薄,典型者呈糖葫芦状改变;发生于长管骨的内生软骨瘤多表现为局限性钙化,骨皮质无侵蚀性破坏。内生软骨瘤周围不形成软组织肿块,常无疼痛症状。
2、骨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多呈皂泡样骨质破坏,无增生硬化及钙化,MRI上可出现液-液平面。
3、软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发病年龄较小,多发生于骺板附近,大小一般<5cm。
4、脊索瘤脊索瘤好发于斜坡且位于中线区,多呈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内见残存骨质而非钙化,而软骨肉瘤多偏于一侧,发生于颅骨结合区,且可出现典型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内见小房间隔样强化。
5、骨肉瘤骨肉瘤发病年龄多较小,骨膜反应较重且常出现骨膜三角及肿瘤骨,软组织肿块多为等密度,临床症状较明显,而软骨肉瘤多为低密度肿块,常见特征性钙化,骨膜反应较轻。
6、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可出现钙化,但多为絮状、斑片状钙化,与软骨类肿瘤钙化特点不同。
1、根据病理组织学特点可将软骨肉瘤分为普通髓腔型(经典型)、透明细胞型、黏液型、去分化型、骨膜型(皮质旁)软骨肉瘤及恶性软骨母细胞瘤六种。
2、根据发病原因可将经典型软骨肉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软骨肉瘤两种。
(1)原发性软骨肉瘤:患者无其它原发性肿瘤。
(2)继发性软骨肉瘤:患者本身存在其他疾病或原发肿瘤,如内生软骨瘤、骨软骨瘤、骨纤维结构不良等。
3、根据软骨细胞丰富程度和异形性、双核细胞和核分裂相多少以及黏液变性程度可将经典型软骨肉瘤分为1级、2级、3级三种。
(1)1级(低度恶性):表示肿瘤细胞分化
软骨肉瘤既然是恶性肿瘤,那么它的症状有哪些呢?治疗效果好么?广东省人民医院骨科中心副主任兼骨肿瘤科主任张余告诉我们软骨肉瘤它首先是恶性肿瘤,相对来讲生长是比较慢的。比如像是骨软骨瘤恶变的软骨肉瘤,是有骨软骨瘤的病史,可能会突然肿大进行性加重的这样情况。
如果长在骨盆周围的或者有些长在耻骨上,它可能会引起的脏器的压迫的改变,耻骨上长的软骨肉瘤可能会引起膀胱里的容量变小,变成尿频或者出现尿频、尿急这些症状。如果是长在髂骨上可能引起神经方面的一些变化,如果长在肱骨的可能会引起的关节功能的障碍和疼痛。
那软骨肉瘤分型有哪些呢?
张余主任指出关于软骨肉瘤的分型问题,它应该是分类的标准不同,就是有不同的方式,有是原发的,当然也有继发的软骨肉瘤。按部位分它有外周也有中心的。如果是根据它的恶性程度,在病理上又分成一级二级三级。
当然还有一些比如说合并有其他并发症的,有合并有马凡氏综合症,和合并有代谢问题的其他的综合症,所以它的分型相对来讲是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型方法。
分型这么多,软骨肉瘤能治好吗?
张余主任坦言软骨肉瘤治好的标准,是什么呢?如果是病人五年的存活率,它存活率也是比较高的,是高于骨肉瘤的。
但是它长得的部位一般来讲是长在骨盆周围,那它在治疗上切的范围可能就会大一些,因为骨盆这地方比较特殊,切了之后重建上可能会有一些功能障碍。这是因为在骨盆周围长的瘤,所以它肿瘤长得很大才会被发现,因此在手术治疗之后的并发症或者是手术的过程中损伤的功能可能会多一些。所以从这意义上讲,手术之后的对功能的影响和并发症的量上就要多一些,这就是软骨肉瘤的现实存在的临床的问题。
既然如此软骨肉瘤的治愈率又是如何呢?
张余主任称软骨肉瘤的治愈率是跟类型有关,然后软骨肉瘤的治愈率和恶性程度也是有关系。恶性程度越高的软骨肉瘤相对来讲,它的预后就越差;恶性程度低的,高分化的软骨肉瘤它的存活率可能就是要高一些,大概在60%左右。而这种未分化的或者是趋分化的软骨肉瘤,它的存活率就会低一些,这是跟它肿瘤的性质有关。也跟长的部位有关系,就是说能不能把它切干净,对于重要脏器部位的软骨肉瘤可能切不干净,那么最后它的预后可能也会差一些。
观看文章软骨肉瘤和骨肉瘤都是恶性肿瘤,从总体上看,它们都是恶性肿瘤。软骨肉瘤好发于老年人。而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10~20岁。它的发病部位骨肉瘤以膝关节周围骨近端能占到50%,而软骨肉瘤在骨盆周围占的为主,它部位是不同的,引起的症状也是不一样。骨肉瘤的进展比较快,软骨肉瘤进展比较慢,但是在治疗方式上也不同的,骨肉瘤一般对化疗是比较敏感的新辅助化疗,而软骨肉瘤对化疗的敏感性要差一些,是以手术为主,再做一些辅助性的化疗,但是手术是为主的。而骨肉瘤局部的处理是手术治疗为主,但是它的内科处理可能显得更重要。
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