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热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发热特指体温异常增高的过程,也被称之为发烧。人类是一种恒温动物,有多种不同方式可以调节体温平衡。虽然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体温波动,但大体上看,人体的正常温度应该控制在37℃左右。如果体温超过37.5℃,即可视为轻度发热,体温超过39℃,即可视为重度发热。 发热是人体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通过提高体温的方式,可以有效清除侵入人体的部分病菌,以及病变的细胞。但如果发热过度,就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身体影响,甚至可能会造成无可挽回的脑损伤。
-
潮热
潮热是一种症状名,指的是发热就像潮水来潮一样定时,即每天到一定时间就会自觉体温升高、全身燥热,常见于更年期或更年前期的人群。其具体病因尚未明确,临床认为其与激素水平变化、饮食因素、素体阴虚等有关,经过积极治疗,一般可减轻及缓解症状。
-
稽留热
稽留热是热型的一种,体温曲线的特点是体温上升后即稳定而无间歇地维持一个时期。其特点为持续高热,体温在39~40℃左右,一昼夜内波动在1℃之内,可持续数天或数周。患者可出现皮肤发红、自觉酷热和皮肤干燥等症状。临床常见于细菌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恙虫病等急性传染病的极期。
-
间歇热
间歇热是指体温骤升可达39℃以上,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或正常以下,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发热类型。该病主要由感染引起,如细菌、真菌等,一些免疫因素也可导致该病的发生。也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疾病。
-
回归热
回归热是由回归热螺旋体经虫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周期性高热,伴全身疼痛、肝脾大和出血倾向,重症可有黄疸。根据传播媒介不同,可分为虱传回归热(流行性回归热)和蜱传回归热(地方性回归热)两种类型。该病由感染回归热螺旋体引起。临床主要症状是周期性高热、全身疼痛、肝脾大、黄疸等。
-
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指的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后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以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部分病例可有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病原微生物自伤口或体内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烦躁、四肢厥冷及紫绀、脉细速、呼吸增快、血压下降等表现。好发于老人、儿童、有慢性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治疗不及时及有并发症者,可发展为败血症或者脓毒血症。
-
厌氧菌感染
厌氧菌感染是指由厌氧菌引起感染的一类疾病。厌氧菌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比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好,而不能在含有空气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它能引起人体不同部位的感染。人体感染后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腹腔内、生殖道和盆腔、尿路、皮肤和软组织、骨和关节感染相应症状。
-
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是指寄生虫侵袭宿主机体,并在被侵袭部位寄生的现象。感染寄生虫的动物可伴有或不伴有疾病症状。感染的一般特征有致病力的寄生虫会给宿主造成明显的损伤。应采取减少暴露的简便措施,就能减少感染的危险,但通过粪-口途径,输血,器官移植或当地的适宜媒介,仍有可能发生输入性感染的传播。
-
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是一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可通过呼吸道传播、性接触传播、产道感染、间接感染等途径进入人体,从而导致支原体感染。临床上的常见症状有发热、咳嗽、乏力、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常见可引起疾病的支原体分别为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道支原体、隐匿支原体等。
-
不明原因发热
不明原因发热一般是指人有发热的现象,经过反复检查后不能发现具体原因。广义的解释为,反复发热超过38.3℃,病程持续3周以上,并且在1周的住院检查后仍未明确诊断的疾病。随着现在疾病的发展,这种疾病被分为4种,经典型、院内型、免疫缺陷型和HIV相关型,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有很多。
-
术后发热
术后发热一般是指在手术后患者产生发热的现象。术后2~3天内,体温常增高到37.5℃左右,这是常见的吸收热,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退热。若持续发热或超过38℃以上则应考虑术后发热,应引起重视。产生术后发热的原因有,注射硬化剂,手术损伤,排便不畅引起的体温升高,术后感染。
-
癌性发热
由于肿瘤的本身的生长会导致机体发热,当癌症是在进展期时,由于癌细胞生长迅速,机体的血液供应不能满足癌细胞生长的需要,则会有很多处于中心位置的癌细胞液化坏死,液化坏死的细胞可以释放出使机体发热的物质,从而导致病人的体温增高。同时,由于癌细胞的刺激,机体会发生白细胞被肿瘤组织浸润的免疫现象,白细胞释放出的致热物质也可以导致机体发热,特别是在癌细胞扩散时最容易发生。
-
抗生素无效的长期发热
抗生素无效的长期发热主要是由于抗生素使用不当而导致的全身性反应,主要是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成分异常分解以及组织坏死产物所导致的特殊症状。抗生素使用后患者长期发烧不退,发烧呈进行性,不容易退烧,但温度一般不会超过38.9℃,一般抗生素无效导致患者长期发热出现在癌症晚期。
-
午后潮热
午后潮热一般是指在每日中午过后都会出现脸部发热的现象。造成午后潮热的原因包括阴虚,患者会伴随消瘦、失眠和盗汗等;有瘀血,患者会伴随着口咽变干,身体局部或者全部部位疼痛;肠胃道内部热疗过多造成,可能会有便秘的现象;气虚,其症状表现为身体乏力、不愿说话和变得懒惰。
-
内伤发热
内伤发热是指非由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引起,而是以内伤为病因,导致脏腑功能发生失调,阴阳气血亏虚为基本病机的发热。内伤发热一般发热多为低热,所以也称“低热”;但也有可能发生“高热”,也有患者自觉发热而体温不高。一般此病的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临床上多表现为低热。无身痛、恶寒、脉浮等表症。
-
产后发热
产后发热,即妊娠期结束的妇女在生产过后由于各种外部或内部的因素出现发热的症状的一类病症。一般其发热的程度较轻。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产时过度疲劳与失血,使产妇处于阴血骤虚,阳无所依,阳气浮越于外,营卫失和的状态下有轻微的发热。一般经过调养后会自行缓解发热症状。
-
术后发热
术后发热一般是指在手术后患者产生发热的现象。术后2~3天内,体温常增高到37.5℃左右,这是常见的吸收热,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退热。若持续发热或超过38℃以上则应考虑术后发热,应引起重视。产生术后发热的原因有,注射硬化剂,手术损伤,排便不畅引起的体温升高,术后感染。
-
肺炎
肺炎指的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及药物等引起的终末气道、肺泡以及肺间质的炎症,多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最常见为细菌性肺炎,而病毒性肺炎可通过飞沫传播。
-
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指由各种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特征,年老体弱者多见,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
-
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是狭义上的上呼吸道感染,又称上感。是以鼻腔、咽部或喉部感染病毒或细菌而发生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感冒发病率高,有自限性,常在气候突变时小规模流行,好发于免疫力低下的儿童、老人、孕妇等,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由于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患者可反复发病。
-
中耳炎
中耳位于内耳与外耳间,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中耳炎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其症状主要为听力下降、耳痛、耳鸣。